【夜懸明鏡青天上】汪森強──記錄宏村文化的作家圖/林存青
【夜懸明鏡青天上】汪森強──記錄宏村文化的作家圖/林存青
文/江心靜 圖/林存青
宏村,因電影《臥虎藏龍》取景一炮而紅的皖南古村落,二○○○年與西遞共同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以中國畫裡鄉村美景,成為黃山腳下的熱門景點,
從傍著古村、綠蔭和長堤的南湖入村,突破攝影寫真與作畫寫生的人潮,細看徽式建築的堂匾、中堂、楹聯及字畫條屏,看到塑造徽州文化的徽商身影。徽州山多田少,徽州男人從小就出外經商,十五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五百年間,徽州商人遍布全國,回鄉大興土木,引進城市建築的新觀念,建造好風水的宜居宅院,尊崇程朱理學(朱熹也是徽州人),修築文風鼎盛的宗祠書院,「地近黃山聳起文峰千文,樓迎南湖拓開思波萬重」、「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鼓勵子孫培養出外做官及經商的能力。
宏村先祖引溪水入村,建立人工水系,中央有月沼、村底有南湖,有防火、飲用及灌溉的實用功能。最特別的是結識汪氏九十五代孫,樹人堂第五代的汪森強,同是作家的愛書人,相見恨晚!沒想到他很喜歡《洄瀾:相逢巨流河》,得知我是共同作者,興奮不已,我買了一本《鄉野流年》,他贈送三本,《水脈宏村》、《徽州老房子》、《走進老房子》,以人文角度記錄老家建築的專書,千言萬語,意猶未盡……
看汪森強寫的自傳式散文《鄉野流年》,淡而有味,一生經歷那麼多事,到頭來記得的只是幾件小事。書中提到一九七○年,文革第五年,他生了一場大病,下放醫生在很困難的條件下治好他,但看他臉色不好,建議他到市醫院照X光檢查肺部,汪森強前一晚住在小旅館,晚上出去逛,看到屯溪老街口有名的徽菜館,師傅在門口炒麵,大病初癒的人,當然想吃,但他只是喜歡看書的農民,沒能力買,既而轉念,從沒看過炒麵秀,至少大飽眼福。後來到黃山市,看老街的徽菜館內都是遊客,汪森強也早早因經營客棧和書寫宏村改變人生,自學,一向是翻轉命運的動力。
讀他的書,除了了解徽州建築,印象最深的是居住其中的人,被迫從儒商恢復農耕,如何留住文化斷層的記憶,一九六六年,在紅衛兵四處破壞木雕的文革狂潮中,為了保護作為公社辦公室使用的「承志堂」木雕,幾個中年幹部,有一個本是磚瓦匠,搭架子用石灰黃泥把木雕糊起來,再寫一些流行標語貼上,冒著生命危險,把鎮村之寶搶救下來。
投桃報李,請上海復旦大學編輯邵丹寄贈《單車環球夢》、《單車楓葉情》簡體版,很快收到汪森強的回覆:
「林老師、江老師您好!今晚收到您們惠贈的大作兩冊,不勝感謝!略翻了翻,深為震撼!人生有如此豐滿的經歷,萬事要從容得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女中豪傑也!謝謝!我會認真拜讀的。想想兩位很文藝的女先生,怎麼與這麼大經險、大經歷連在一起呢!世上任何平常的人都可以幹出大事業來,只要有信心恒心慧心就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解文明的傳承很不容易,如風中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