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崇寧間,東阿董熙載飲於村落,醉歸墜馬,臥道次,馬韁持於手。忽有盜盡解其衣,又欲其馬。方俯首取韁,馬遽噬盜髻,不得去,逮熙載醉醒,盡復取所失物,馬始縱盜。
──《陶朱新錄》.朱幼蘭書寫
這則「捕盜」的護生漫畫,是子愷先生取材自《陶朱新錄》一書中的故事。此書是古代的筆記體小說,作者是宋朝人馬純。
故事中所敘述的事,發生在宋徽宗崇寧年間的東阿地方。東阿縣位於山東省西部,黃河北岸,是柳城市所轄的一個縣。這個縣在春秋時代就有了,到了秦朝,始稱東阿。另外有東阿鎮,古稱谷邑,也是建於春秋時期,是管仲的食邑,谷城縣的縣城,後來被劃歸平陰縣東阿鎮。這裡是著名中藥阿膠的故鄉,東阿阿膠在漢唐至明清一直是上呈天子的貢品。
有一個家住東阿名叫董熙載的人,有一天他下鄉到村子裡,與朋友一起用膳,席間還飲酒,因為多喝了幾杯,天黑了,要離去時已經醉醺醺的。他騎著馬趕路回城裡,但酒醉讓他昏沉沉的,騎在馬背上東倒西歪,根本坐不住,因此馬一奔跑,他一個重心不穩,就墜下馬來。董某人實在已醉得不醒人事,不但沒從地上爬起來,還躺在路旁呼呼大睡。董某人雖然睡著了,但他手上持著的馬韁,依然緊緊握在手中。
這時候,忽然來了一個盜匪,看董某人醉臥地上,這大好機會豈可放過,於是輕易的就將董某人身上的衣物脫下,並攫取他的財物,這樣盜賊還不滿足,還想偷走董某人的馬。他才低下頭,俯下身想要去取董某人手上的韁繩時,怪哉!這匹馬可不是好欺負的,立刻用牠的大嘴,一口咬住盜匪腦後的髮髻。
這可慘了,三更半夜,荒郊野外,盜匪可真是求助無門啊!他再怎麼掙扎,也掙不過那匹力大無窮的馬,只能慘兮兮的等到董某酒醒之後,將被盜取的衣物及財物取回,馬才放了那盜匪。董某沒將他送官,算是慈悲的了!
馬,從古至今都是人類的好朋友;馬,聰明又善體人意,騎在馬背上,只要一個輕微的動作,牠就立即知道主人的意思,這種聰明才智很多人都不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