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土生土長的台中人,跑過大半個地球,還是第一次到霧峰林家,咫尺天涯。圖/林存青
說來慚愧,土生土長的台中人,跑過大半個地球,還是第一次到霧峰林家,咫尺天涯。圖/林存青
文/江心靜 圖/林存青
說來慚愧,土生土長的台中人,跑過大半個地球,還是第一次到霧峰林家,咫尺天涯。
十一開間、五進深的宮保第,號稱台灣最大的清朝官宅,最搶眼的當然是大花廳的福州戲台,那高起翹屋角的燕尾,畫起一道林家極盛時期的優雅弧線,見證清治時期,林家統領精良兵勇,協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國,戴潮春事件時,參與中法戰爭,建立赫赫武功,掌管樟腦專賣權。
日治時期,一生不穿和服,不說日語的林獻堂是台灣民主運動領袖,辦報、辦學校,成立櫟社,等到國軍接收台灣,二二八事件時藏匿當時財政廳長、後擔任第五任總統嚴家淦,受到二二八事件牽連,林獻堂以「異國江山堪小住,故國花草有誰憐」的悲涼心情,避居日本,終身未再返鄉。
霧峰林家傳統建築群,處處是台灣史的歷史舞台,可惜年久失修,林家下厝大老林正方見祖先宅院逐漸凋零,找到台大土木研究所建築與城鄉規畫室,決心盡其所能維繫古宅的一磚一瓦,王鴻楷和夏鑄九一通電話打給研究生賴志彰,自此十六年,賴志彰一頭栽入霧峰林家的考據及重建,那是民國七十三年。
賴志彰藉出土的日治時代石板玻璃底片,和《灌園先生日記》(林獻堂)的拼湊,不僅整理成《霧峰林家建築圖集》,為了重現昔日工法,他帶領團隊四度造訪福州考察,實際施工時,大花廳的瓦片一放就掉,損毀大半,好不容易鋪好的線條毫無靈氣,他親自爬上屋頂,用繩子拉出「如同蝴蝶飛舞般」的翼角起翹。
工程驗收前三天,賴志彰嘔心瀝血,由林正方出資六百萬、政府耗費一億餘經費的恢宏古蹟,遇到九二一地震,那道弧線淹沒在應聲全毀的大花廳裡,霧峰林家建築群七成以上倒塌,凌晨面對斷垣殘壁,賴志彰欲哭無淚,那是民國八十八年。
從此,學者和林氏家族分成兩派,多年爭論要不要二度重建,屋漏偏逢連夜雨,內政部解除古蹟認定,保險過期,監察院立案調查,林家重建遙遙無期。頤圃一把火,燒出世人對霧峰林家的不捨,意外促成了二度重建,當初耗費十六年考據畫出的建築圖,成了重建古蹟的關鍵,那是民國一百零一年。
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經歷了至今三十三年的修護,如浴火鳳凰重生,林宅精華建築大致都已完工,彩繪、細木作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由南藝大師生用古法修護,戲台藻井的牡丹展現富貴氣象,代表一品文官的仙鶴延年窗花,精雕細琢,處處引人駐足流連,驚歎不已。
如果修護重生的古蹟是硬體,那麼,李崗監製的《阿罩霧風雲》紀錄片則是軟體;透過霧峰林家的故事,補足台灣史在戒嚴時期留下的空白,與過去對話,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