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李經方在三貂澳外海的暗夜

文與圖/黃議震 |2016.04.27
3241觀看次
字級
美國《Harper's Weekly》於1895年12月21日報導日軍登陸台灣戰役。圖/黃議震
李經方手札。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一八八二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朝鮮士兵起義襲擊日本公使館,事變後朝鮮被迫與日本在濟物浦(仁川)簽訂不平等條約──〈濟物浦條約〉。壬午兵變,「是亞洲發生的第一次反日暴動」(註❶),而日本從濟物浦條約中「首次獲得了在國外駐兵的權利,這是日軍具體入侵大陸的第一步,它成為日後干涉朝鮮內政的武力,侵犯了朝鮮的主權。」(同註❶)

果不其然,一八九四年,朝鮮王朝發生東學黨事件,當朝鮮向清廷乞援平亂時,李鴻章採納袁世凱出兵朝鮮的建議,對於日本口頭保證對朝鮮「必無他意」(註❷)毫不質疑,在駐日公使汪鳳藻照會日本政府後,日本依據〈中日天津條約〉中「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執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日本即以此條約,藉保護使館與僑民安全出兵朝鮮。

此事在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致杉村濬電報中可見,其中提到派駐朝鮮公使大鳥圭介「於六月五日午後一時乘八重山艦隊從橫須賀起錨去仁川,有三百名水手和二十名警察作為警衛隨行。但水兵出發一事,在新的訓令到達之前不得公開。」(註❸)至六月十六日,大島義昌率混成一旅全軍登陸朝鮮,而海軍則有松島、吉野、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高雄、赤城八艦入朝。

六月十日,東學黨起義軍與朝鮮政府代表嚴世永簽訂〈全州和議〉協定休戰,之後日軍仍大舉登陸朝鮮,於是清廷對日本政府開始展開撤兵交涉。在這場交涉中,李鴻章企圖依靠外交上英、俄、法、德各國介入干涉,折衝樽俎以「保全和局」,然清廷中樞又陷於和、戰分歧,使日本贏得更充足的時間部署兵力。

在中日雙方交涉近一個半月中,日本政府對清廷發出兩次絕交書,而發出「第二次絕交書」的隔天七月十五日,光緒帝頒旨命翁同龢、李鴻藻與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研議因應朝鮮問題的對策。

十六日諸王大臣議無所決,光緒帝大為震怒,宣示主戰,「并傳懿旨亦主戰。」

當日,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現在倭韓情事已將決裂,如勢不可挽,朝廷一意主戰。李鴻章身膺重寄,熟諳兵事,斷不可意存畏葸。著懍遵前旨,將布置進兵一切事宜迅籌覆奏。若顧慮不前,徒事延宕,馴致貽誤事機,定惟該大臣是問。」(註❹)

七月二十五日,日本襲擊豐島附近的北洋艦隊,不宣而戰。「豐島海戰」成為揭開「甲午戰爭」帷幕的第一戰,之後大東溝海戰、威海衛攻防戰,清軍節節敗退,最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一八九五年三月十四日,李鴻章與長子李經方等人於天津乘德國商輪公義號,隨員之一的前美國國務卿、外部律師科士達(John W. Foster)搭乘德國商船禮裕號同時駛離天津,奉命赴日乞和,而隨員及隨從人等包括管廚、廚師、茶房、打雜、轎班、剃頭匠等僕從多人共一百三十五人。

而赴日本的李鴻章與曾任日本公使的李經方在日談判之間,與總理衙門往還電報,早已被日本外務省電信課長佐藤愛麿破譯其電報密碼(註❺),日本盡悉清廷談判的讓步底限。四月十七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署〈馬關條約〉,允割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在條約中「又台灣一省,應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兩國立即各派大員至台灣,限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兩個月內交接清楚。」(註❻)

五月十八日清廷下旨:「著派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方前往台灣,與日本派出大臣商辦事件。」而李鴻章於五月十九日去電總署以「李經方憂勞成疾,病勢沉重,回南就醫……李經方素未到台,情形不悉,地方官紳一無知者……」為李經方推辭前往台灣辦理交割乙事。

清廷馬上駁回李鴻章所請,並嚴旨:「李經方隨同李鴻章赴倭,派為全權大臣,同訂條約,回津後尚未覆命,何以遽行回南?昨派令前往台灣商辦事件,又復藉病推諉,殊堪詫異!李鴻章身膺重任,當將此事妥籌結局,豈得置身事外,轉為李經方飾詞卸責……倭使將次到台,仍著李經方迅速前往,毋得畏難逃避。儻因遷延貽誤,惟李經方是問,李鴻章亦不能辭其咎也。」(註❼)

經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電商依約交割台灣訂於滬尾(淡水),李經方於五月三十日自上海搭「公義號」出發,抵達淡水海面時,因駐淡水清軍砲擊無法登岸,臨時與日方改訂交割地為基隆,李經方遂登上參與甲午戰爭的日本軍艦千代田,前往基隆,至基隆又遭清軍砲轟,無法上岸,雙方再改訂交割簽署地為「三貂澳」。

六月二日(農曆五月十日),李經方要求交割手續不必登岸辦理,可在船上僅作形式上移交即可,經日本派任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同意「允予便利,努力完結」,當日上午十一時樺山資紀率隨員登「公義號」答訪李經方,下午水野遵公使再登「公義號」。

當晚十時中日雙方交割全權大臣李經方與樺山資紀分別在交接文書上署名簽章,在黑夜裡,台灣主權遂草草地在三貂澳外海被轉移到太陽旗下。

❶出自信夫清三編,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研究所譯《日本外交史》上冊。

❷出自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之〈電稿〉。

❸出自杉村濬《明治二十七八年在韓苦心錄》,〈陸奧宗光六月五日致杉村濬電報〉。

❹出自《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

❺出自陸奧宗光著,陳鵬仁譯,原書名《蹇蹇錄》(けんけんろく)之中文本《中日世紀之戰––甲午戰爭》。

❻出自《中外條約彙編》之〈馬關條約〉中第五款。

❼同註❹,第四十四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