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名三十八歲婦女,因為輕忽俗稱「巧克力囊腫」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隱忍二十個月後,不幸轉為卵巢癌。婦產科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引發卵巢癌風險,為正常人的一點三到一點八倍,不容輕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這名患者因卵巢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曾於他院接受過兩次手術搭配藥物治療;三年前,因巧克力囊腫再度復發,轉至北醫附醫婦產部求診,並再度接受手術治療,前後共三次手術治療。
第四次婦科手術中,由冰凍切片證實已是卵巢癌第三期,當下利用達文西手術完成全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淋巴結等切除手術。因患者已接受過三次婦科手術,再加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卵巢癌容易造成嚴重沾黏,達文西手術充分發揮其優勢,術後隨即接受化學治療後出院。
劉偉民指出,卵巢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為「婦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隱形殺手」;當腫瘤逐漸長大、壓迫到鄰近器官,才會出現一些腹脹等模糊症狀,所以容易被輕忽,等到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降低、體重減輕等症狀都出現時,卵巢癌多已是第三期。
他提醒,有經痛合併腸胃道下腹悶痛、腹瀉等現象,應同時考慮婦科疾病。此外,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大約為一成,一般接受治療後仍有三成復發機率,其中約有百分之二的人,會轉為癌症。
由於卵巢癌的發現無法由抹片得知,建議女性應每年定期到婦產科檢查,利用超音波的顯影來診斷與判讀卵巢癌,並搭配腫瘤標記CA-125的檢驗會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