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無藥可醫的患者,治療出現新希望。衛福部與專家討論後,擬鬆綁「人體試驗管理法」,另擬「附屬治療計畫」,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讓危急、嚴重失能或已無其他治療方法的病患,進行免疫細胞療法,被外界稱為「恩慈條款」。相關增訂條文於今天公告,代表新制即可上路。
美國前總統卡特接受免疫療法後腦部腫瘤消失,讓國內醫界和癌友為「癌症細胞免疫療法」法案請命,也是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平台第一個成立的案件,衛福部修法,讓希望接受新療法的病人提供法源依據。
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基於人道精神,當疾病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患者,面臨國內已無療效的藥物及療法時,醫師可在細胞治療人體試驗時,以「附屬治療計畫」向衛福部申請,替患者進行尚未核准上市的試驗用藥或治療方式。
據悉,包括癌症患者、漸凍人或神經受損癱瘓者可受惠。
不過,此項新制有條件。王宗曦解釋,相關試驗用藥或治療方式,必須累積相當的安全數據;醫院必需是符合申請資格的教學醫院,且特定病人收納人數,不得超過原來的人體試驗受試者人數;醫療費用須經專家諮詢會議核准,醫院不得以成本為由排拒病人。
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及內科教授許秉寧肯定衛福部做法,但他強調,細胞療法是要將細胞抽出體外,培養後再打進體內,仍是在試驗階段,即使有初步安全性,但是否有療效還尚待評估,只能當作「最後一根浮木」。
另外,也希望主管機關對於品質做好把關,不是只鬆綁法規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