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任何政黨或組織要成長與進步,彼此間難免要有競爭與合作,但要獲得真正互利共贏,必須是合乎中道之競合,對事能究明真相、對人能和諧圓滿,而且要能常存無私無我、自利利他的心境與心態,展現平衡、和諧的作為。反之,如偏離中道之競合,整體甚或國家必受斲喪,為政者或公眾人士必須警惕。
最近少數媒體、若干人士或學者專家,不斷就黨產提出質疑、批判與評論。各方積極解析黨產的真相及歷史價值,避免繼續紛擾,值得肯定與支持。只是在提出質疑與批判過程,未究明真相,徒增社會不當紛擾或灌輸人民錯誤資訊;如進而挾錯誤認知之民意及立法院多數席次,完成不合情理之立法,即偏離中道。
以最近有關黨產之爭論議題為例,國民黨公布經會計師簽證民國一○四年底黨產帳面價值,即資產扣除負債後之餘額是一百六十六億元,這是難以忽視的事實。然而,不信者恆不信,黨產議題又陸續出現若干爭議,再經媒體刻意渲染,將亂人心眼、擾人耳目。
究明真相是合乎中道之根本,究其真相為何?經就相關黨產爭議報導及數據加以彙整研析,期能有助於釐清真相及政黨彼此間之優質競合。
爭議一、就絕對金額論。舉其大者,黨產有被批判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底即已逾九千億元;又指稱大陸鄭州、哈爾濱等地投資價值達五千億元之譜;另有報導財政部公布黨產價值約八百零五億元等,跟國民黨公布數字做比較,憑空消失六百多億元豈非被A走。
其真相是當時黨所有轉投資事業之資產總值九千多億,係黨產帳面淨值二百餘億元的誤傳;大陸鄭州等地投資價值五千億元,經周刊王記者查訪相關人士,屬子虛烏有;另財政部報告所列資產八百零五億元,係過去歷經政府徵收、移轉第三人、繳還國庫或為其他社團法人所擁有,現在均非國民黨資產。
爭議二、從相對金額變化論。如依國民黨資料,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黨產價值最高九百一十八億元、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還有八百零八億元,何以到民國九十四年八月即降為三百一十一億元,有心人即揣測必然有人掏空國民黨資產。
其真相是因民國八十七年以前出售投資獲利逾五百億元,隨後又因紓困等損失達四百二十七億元,加上又有其他投資損失及分配盈餘等,致民國九十四年八月降至三百一十一億元。
爭議三、又從歷史事件來論,當初國民黨接收日產轉帳撥用與因委託廣播或海內外宣傳而作價轉帳,被批判為霸占人民財產、黨庫通國庫。
其真相是因軍政或訓政時期,黨國一體,人員交流、業務與經費收支未明確畫分所致,且已於民國七十六年以前清理完畢。至於個別事件,如投資海外、幸福人壽與亞洲化學,都有黨營事業插手及與相關人士聯合掏空或炒作情事等,經查證海外投資,均屬配合外交或協助企業所為;而幸福人壽早已出售股權,亞洲化學掏空經司法查證,與黨產或黨務人員無關。
就整體黨產之清理而言,前在民進黨前執政時期,黃煌雄監察委員與民國九十年已全面清理,且歷任主席迄朱立倫接任主席為止,已全配合當時行政院決定,全部清理完畢。
政黨是社團法人,其擁有財產如有不當,理當清理,國民黨責無旁貸;不當財產也必須繳還,但不宜僅藉轉型正義之名,而行清算對手之實,甚且以不合時空背景與情理之立法摧毀對手,轉型正義是否會成為轉型鬥爭,在有沒有誠意究明真相及是否合乎中道,黨產清理是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