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總經理張有恆 三千萬哲學 導航企業三願景 阮愛惠 |2016.04.01 語音朗讀 39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去年八月三日走馬上任的中華航空公司總經理張有恆,上任前為行政院飛安會主委,並曾官拜交通部民航局局長、運輸研究所所長,具備民航運輸及飛安的專業背景。圖/記者楊祖宏張有恆任職華航總經理後,定期召開全體會議,宣講理念、表揚同仁。圖/華航提供 中華航空連續兩年獲得獲頒「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去年更囊括四項大獎。圖/華航提供 張有恆將三千萬的管理哲學印成書籤,發送給同仁共勉。圖/記者楊祖宏張有恆將三千萬的管理哲學印成書籤,發送給同仁共勉。圖/記者楊祖宏 去年八月三日走馬上任的中華航空公司總經理張有恆,上任前為行政院飛安會主委,並曾官拜交通部民航局局長、運輸研究所所長,具備民航運輸及飛安的專業背景;他在學術界亦頗多建樹,曾任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所主任、所長及管理學院院長,作育航空管理人才無數。 挾著官、學兩界雄厚的背景,張有恆再轉進產業界的華航產、官、學,三界的理論及實務更能交融互證。上任記者會上,他馬上提出三大經營目標:一、提升飛安,三年內躋身全球航空公司前十名;二、打造幸福企業,創造快樂的工作環境;三、培訓人才,為華航尋才、留才、育才。 經營理念 發菩提心 除了帶著三界專業、三大願景,張有恆宣稱他還帶著「三千萬」走進華航。第一「千萬」是:千萬要有利他的精神。第二「千萬」是:千萬要常存感恩的心。第三「千萬」是:千萬要謙虛地學習。這「三千萬」不但是張有恆個人行之有年的座右銘,更是他到每個單位都一貫置入且實行的管理哲學。 張有恆是虔誠佛教徒,他說:「『三千萬』源於佛法。談到利他精神,其實就是佛教所說的『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不能成佛。佛法強調共榮共存的概念,把萬物視為生命共同體,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而布施就是利他的展現,六度以布施為首,布施可說是佛教精神的核心。我到華航來,首先要把飛安做好,有安全才有服務,公司才能永續經營,這就是利他的擴大實現。」 至於「常存感恩的心」,張有恆以日本江本勝博士所作的「水結晶」研究來說明。他說:「感恩的心是最清淨的。人體內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分,常存感恩心的人,他體內的細胞排列就會非常莊嚴美麗。科學實驗證明,愛和感謝是字宙的核心價值,感恩更是一種很好的修行,別人對我們不好也要感恩,因為可以消我們的業障,更是練忍辱功夫的好時機。」 至於「謙卑的學習」,張有恆則引述《道德經》和《易經》之理來闡釋。他說:「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大海之所以成為河川之王,正因為位置最低;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爻都有吉有凶,卻只有謙卦六爻都是『吉』的,可見『謙虛』的重要性。但是要了解,謙虛並不是退讓、軟弱、做作,也不是沒有實力,而是謙卑可以讓我們不斷精進。」 反覆宣講 深刻落實 張有恆把「三千萬」哲學印成書籤送給員工,並且本著教育工作的熱誠本懷,他就任後不斷透過共識營的機會,一再宣說倡導,務必要把「三千萬」的理念,導入華航的核心價值內。 「華航的縮寫CAL,我把它和我的『三千萬』理念聯結。C就是Cheerfulness(微笑利他);A就是Appreciation(惜緣感恩);L就是Learning(謙虛學習)。」他接著闡述:「惜緣感恩才有團隊合作;謙虛學習才能讓專業永續;從利他的心出發,之後走向創新的格局,這就是三千萬融入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的三部曲。」 華航有一萬兩千名員工,張有恆不厭其煩,一有機會就反覆宣講,或在內部刊物發表文章,就是要把它的意涵講清楚,更希望員工能背起來。「因為會背才能自我提醒,知道以後還要能做到。就像學習經教,首先也是要能背誦,會背了,在生活中落實時,就會水到渠成。這也是我學佛的心得。」他笑說。 實踐人間佛教 歡喜弘法度眾 張有恆出生於台南後壁鄉的公務員家庭。他出生時,父親正在外地受訓,十歲的大姐寫信向父親報告,家裡又添了一位小弟弟,當時父親正在研讀「青年守則」,以十二條守則中的最後一條「有恆為成功之本」,為么兒命名為「有恆」,期許他日後能成就功業。張有恆日後果然在「成功大學」任教,蔚為一則趣談。 張有恆的成長之路相當順遂,求學考試更是無往不利,不論考大學、考公職或留學考,一試就中,同學封他為「考棍」。唯一一次失利,就是在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念博士時,第一次的資格考沒有通過,這已是他人生中最耿耿於懷的挫折了。 堅定學佛 樂於分享 要說人生中遭遇過什麼苦?張有恆只有感受過學佛的苦,但僅在前十年。「那時不像現在,星雲大師已出版了很多人間佛教的書籍。早年為了找一本《了凡四訓》,我曾跑遍各道場,最後才在善導寺中國佛教學會的祥雲法師手中,拿到一本布滿灰塵的舊書。」他回憶說。 佛教典藉流通不發達的時代,張有恆只好自己找書來讀。他勤跑各道場參加念佛法會和佛學講座,卻一再感到理論和生活的格格不入。即使感到辛苦、心苦,但張有恆仍堅定學佛,到美國留學時,他和幾位同學組成了佛經的「查經班」,定期交流讀經心得。「直到星雲大師延續佛陀的教誨,推廣人間佛教,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才解決了我心中很大的困惑。此後慢慢體會心淨則國土淨,佛法無所不在,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之間。」他說。 多年學佛的心得體悟,讓張有恆在成大任教時,除了專業的運輸與物流管理教學及著作外,他特別於「宗教與哲學」通識課程中,開了一堂「佛學與人生」。與台下一百多位學生,分享學佛心得時,他覺得是教學生涯中最快樂的事。 佛法指引 生活方向 來到華航後,面對各種宗教信仰的員工,張有恆在行政會報上,則以說故事的方式,加進中國古聖先賢的哲理,持續在企業內弘講人生的道理。「現代人強調專業,不重品德,忽視個人內在的安住,失去正確的價值觀。來到華航,我最大的挑戰,就是讓同仁落實企業的核心價值,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推動組織文化,需要長期的耳濡目染。從教學生到帶員工,我都希望與他們共同努力學習。」他說。 企業高階主管如此積極推動生命教育與文化價值者並不多見,張有恆抱持的是佛教徒弘法利生的大願心。他說:「佛教是哲學、是思想教育,而不是『拜保庇』的宗教。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正確的想法、說法、和作法,那每天來自各個層面的問題,就不會讓我們起煩惱心。所謂『凡事盡心盡力就是圓滿,處處利益眾生便得自在』,我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不覺壓力,反而感到歡喜,這就是來自佛法的受益。若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那我更要說『天不生釋迦,萬古如長夜』,佛法是待人處事很好的指引,也是我每日快樂工作的源頭活水。」 金身合璧盛事 體會一即一切 二月二十五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千年文物—北齊幽居寺佛首回家,促成「金身合璧」歷史佳話。佛首與大師一行人在桃園機場通關時,華航公司大力配合協助,細節關照無微不至,總經理張有恆更緊跟佛首與大師身後謹慎護持。佛光山僧信對華航的用心感恩讚歎,大師事後更一再在公開場合提及,對華航的謝忱。 張有恆很開心地說:「能在佛首的回歸路上參與一程,是華航的榮幸,箇中的因緣非常殊勝。我以佛教徒的立場來看,更讚歎這是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則盛事。佛像的身首能合一,正合乎《華嚴經》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森羅萬象的事相中,我們要掌握『一』。佛教強調『一』,就是要我們凡事要從真誠心中作,真誠就是『一』。這次的事件,讓我體會『一』非常重要。」 張有恆是星雲大師的皈依弟子。三十多年前,他還在念研究所時,於大師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弘法因緣下皈依。開始在大學內弘法講道後,張有恆惟恐自己「白衣說法、受人譏嫌」,於是到佛光山受菩薩戒,此後他持戒茹素,二十年如一日,即使在應酬頻繁的時期,他都謹慎執守。 張有恆長年跟隨淨空法師虔修淨土,日常以念佛為定課。不管事業再繁忙,他隨身都帶著佛珠,得空就當心念佛撥珠。近八個月來的華航總座生涯,屬於他個人的時間更少了,於是他充分把握每日從台北到桃園上下班的兩段四十五分鐘車程念佛。他說:「我大概每十分鐘可念一千聲,一趟上班路程可念四千聲,若有念滿,回家就在紙上作記號,若身心不定,念到一半睡著了,就重新計數。我大概一年到一年半之間,可念到千萬次,日日回向生世父母、法界眾生,更衷心祈求全球飛行平安、華航飛行平安。」 前一篇文章 政治家 洪秀柱 辛辣人生路 快意挑戰享精采 下一篇文章 企業家林清富 永保服務初心 文化回饋社會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