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權
四川眉山名士程垓,字正伯,號書舟,生年不詳,大約是一一五○~一二一○年之間,因為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他遊杭州,陸游曾為其藏帖作跋,六年後再到杭州,楊萬里推薦賢良方正科未果,時為紹興三年(一一九二),他已五十出頭,兩年後他的《書舟雅集》出版,詩人王偁為序云:「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人之所知也。余頃歲遊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可見他應當活到六十多歲。
程垓的詞,多寫鄉愁別緒、春花秋月、觀景敘情、生活拾零,文句相當雅潔,意境亦多淒婉,有柳永秦觀之味,無白石後村之澀,不重典故,無意雕琢。《全宋詞》錄有一百五十七首(兩首不全),薛礪若之《宋詞通論》還說:「柳詞雖有森秀幽暢之長,也有俚豔近俗之短,而程垓詞卻能颺其長而避其短,瀟灑脫俗,摯婉蘊藉。」此言甚當,但後學多陌其名,鮮讀其詞,對他實有埋珠沉玉之憾。
程垓雖然也跟其他詞人一樣,少不了春去春來、花愁花惱,不過他與蘇東坡的心情相似,似乎喜歡月夜填詞吟詠,所以詞中帶月的句子特別多;例如:月在衣裳風在袖、娟娟霜月又侵門、月細風尖猶未歸、當時風月愁萬結、海棠明月杏花天、幾宵和月來相就……詞中太多太多明月,舉不勝舉。
他的筆下,有溪月、淡月、涼月、霜月、煙月、夜月、明月、風月、吹月、新月、愛月、待月、佳月、澹月、相思月……幾手每一首詞中,都少不了月亮。
有些詞句,程垓很用心思,把情景和意境刻畫得很雅緻雋永,讀來令人神往,例如;「愁緒多於花絮亂,柔腸過似丁香結」、「搖葉聲聲深院宇,折荷寸寸閒池閣」、「遲日暖熏芳草眼,好風輕撼落花心」、「淺寒帶暝和煙下,輕陰挾雨隨風灑」、「笑挽清風歸玉枕,懶隨缺月傍窗紗」……此外,尚有「牆外雨肥梅子,階前水繞荷花」、「只道芳時易見,誰知密約難通」、「風急常吹夢去,月遲多為人留」、「楊柳拖煙漠漠,梨花浸月溶溶」、「愛月眠須晚,尋花去未遲」……像這些句子,巧妙襯托,前後呼應,寫景敘情,曠逸纖麗。
程垓的家世大概不錯,生活豐饒,所以在四川眉山老家的書房,設計布置得像一艘船艙,謂之「書舟」,因而自號書舟居士,出版的詞集,也叫《書舟詞集》,晚年離家前往浙江臨安,一方面試探仕途,再方面以文會友,但是他似乎水土不服,鄉愁甚濃,心中一直想回家。「身在漢江東畔去,不知家在錦江頭」、「一年已負東風瘦,說愁說恨,數期數刻,只望歸時」、「蜀客望鄉歸不去,當時不合催南渡」、「舊信江南好景,一萬里,輕覓蓴鱸,誰知道,吳儂未識,蜀客巳情孤」,可見這位蜀客,對吳儂的生活環境,有點不適應,水土不服、人情未暢,難免有鄉愁思家:「在家不覺窮冬好,向客裡,方知道……如今客裡傷懷抱,忍雙鬢,隨花老」,說得多麼無奈。
程垓的詞句中,鮮有旖旎繾綣的蜜愛,也很少偎香惜玉的豔情,這是詞人中比較少見的。他有一首〈驀山溪〉,充分表達了他的人生觀:「老來風味,是事都無可。只愛小書舟,賸圍著琅玕幾個。呼風約月,隨分樂生涯,不羨富、不憂貧、不怕烏蟾墮。三杯徑醉,轉覺乾坤大。醉後百篇詩,儘從他,龍吟鶴和。升沉萬事,還與本來天,青雲上,白雲間,一任安排我。」
細品這首詞,當可想像程垓的風骨和情性,可惜後學者大多不知其人,說實在的,我們不應該忘掉他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