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輸出 台灣下一個高外匯產業 李碧華 |2016.03.19 語音朗讀 14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Jun 並沒有想追求「流行」,只想走出自己的路。 圖╱30雜誌 「烤丸」推展原創模式,洪詩凱(右)提供顧客新體驗。圖/秋鳳 部落客群聚風格餐廳前,串起台灣生活小確幸。 圖/秋鳳 文/記者李碧華 美食已成為台灣人的一種驕傲,跨文化交流點滴滲入,混合出台灣豐富飲食環境,連帶為餐飲創意提供成長養分,美食儼然是「文化紅利」,全台約有超過十二萬的餐飲店家,營業額更首度突破新台幣四千億元,表現不遜於任何城市或國家。 是什麼創造了這個對餐飲創業非常友善的時代?「就愛開餐廳」總編輯張立宇認為「平台化」是推動資訊迅速流動的功臣。餐廳想要建立網站,十分鐘就能解決,想要線上銷售,資源也容易取得;就算是找店面、找人,透過網路都能輕鬆解決。資訊愈開放,開店更加容易。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透過平台化與其他產業結合,這些事都正在發生,不管是結合財政部,透過電子報稅平台降低報稅門檻,與銀行結合,小店家也能擁有大企業才有的信用卡費率。 「 簡單來說,讓台灣餐飲業變成強勢出口產業。」張立宇觀察,台灣大部分的餐廳滿足顧客各種需求,大辣、小辣、麵粗、麵細,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台灣的茶,糖度分到六種,讓顧客享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另一特點是效率,台灣街邊小吃,追求速度,結帳、翻桌率快速,縱使是小攤子,都有一套 SOP。 張立宇認為還有個關鍵,是軟「食」力輸出。新消費時代,「人味」是台灣餐飲業勝出關鍵。來店消費的顧客看重的不再只有食物、價格,更著重體驗用餐背後的體貼、理念和文化氛圍。過去,台灣在世界產業供應鏈中,長期扮演製造代工角色,但台灣應逐漸向全球市場邁進,以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內容,滿足需求,而餐飲也許就是機會。 張立宇觀察,台灣強調異質性、創新的風格式餐廳正以網狀的方式遍布各地,若能憑藉台灣餐飲原有的多元性、效率的基礎優勢,再加上以人為核心,以品質與價值做為導向的理念,絕對有機會強勢輸出台灣餐飲業。 這需要「工具、知識、人脈」缺一不可。現今社會,知識、工具隨網路經濟、平台化,較從前容易取得,過去只有大企業有的資源被釋放,讓台灣更有機會形成自我餐飲文化。 張立宇在著作「小餐廳大生意」強調,許多年輕餐飲創業家,並非為了賺大錢,而是想與更多人分享對生活的認同與觀點。餐飲新創,不只是做生意,與過去食物為唯一重點的經營概念不同。他們更想由內而外透過一系列服務,將餐廳理念潛移默化滲入顧客生活。 案例之1 二本餐廳絕對時髦 二本是 Jun 開設的第三家餐廳,從開店地點、環境,到提供的菜色,都有自己的堅持與要求。 Jun 發現許多人對蔬食餐廳有根深蒂固的觀 念,以為一定要口味清淡,不蔥、不蒜,不 用辛香料等,但國外其實 對吃素沒有那麼多限制,同時又對生活品味頗有要求的 Jun,便將這些想法在二本實現。 「我認為餐飲業成功與否有三個最大的因素:環境、食物及服務。」J許多地方都有好吃的食物,但如果沒有好的環境, 客人也不會想要待久。強調綠色環保,二本的設計走的是開放、粗獷的工業風格,更 用了很多回收建材與舊家具,反而呈現新舊並存、流行時髦的氛圍。例如大門是舊的窗 框去拼貼而成的、地板是回收木材、天花板 是用紅酒箱去釘製的,家具主要是歐洲設計家具,燈則是舊船燈,只有吧台部分,才是用整塊木板去重新製作。 Jun 表示,其實他們並沒有想追求「流行」 這件事。流行在消費市場中已經非常飽和,如果只是一味跟著流行走,反而走不出自己 的路。「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創造自己的流行, 甚至讓其他人想要跟隨。」 案例之2 慷慨待客的母子檔 認真想做好「飲食」這件事,十五歲就一腳踏進餐廳在內外場磨練真功夫,洪詩凱被媽媽形容是「憨憨的埋頭去做」,一呆,就是十年。「在廚房太長,太久,我不禁自問,難道,我只能懂一種技術嗎?進門關門都是我一個人,外面的世界這麼廣,應該可以學到更多。」 懷疑關在廚房太久而自閉的他,脫下圍裙,穿上西裝去賣房子,業績很厲害喔!賣掉十棟以上的房子及土地,「賣房子要開口,口才及人際因此開了竅,真的學到,也賺到。」但是,無論業績多好,下個月照樣從零開始。餐飲魂又在一家義大利餐廳廚師送的一把刀而被喚醒,「所以,我又回來了。」洪詩凱說。 媽媽端盤子,武術指導爸爸客串洗碗,一家人開店不發宣傳單,不敢休假,在林口工地中,豎起第一家餐廳招牌,帶動整條街的繁榮。「美食是放鬆,烤丸特別把座位安排得很擠,客人彼此可以近距離溫暖的說說話。」員工的確管理費心,洪詩凱說,打工的學生習慣一起來,一起請假,一起「不告而別」。有一年跨年放假過後,居然一個打工生都沒來上班,只好緊急請調姊夫來快炒。 剛出來創業時,雖然很辛苦,但是總努力的學習,一句話都沒有抱怨。洪詩凱潔身自愛、慷慨待客,「做這件開餐廳的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洪詩凱說。 百味探索 為什麼年輕人 瘋餐飲創業? 張立宇說,其實是現今台灣社會進入「人才超越經濟」的階段,台灣的經濟發展跟不上年輕人眼界,整體人民教育水準大幅攀升,經濟成長率卻年年衰退,這些看過世界、有著理想抱負的人,無法在體系內找到自我實現的出口。 於是他們跳出來做自己的事業,「餐飲」常常就是那個答案。有人說年輕人瘋餐飲創業是小確幸,但張立宇看見更多餐飲創業家是積極的行動者,他們挾帶原有專業知識跨進餐飲業,嘗試用自己的理想創造新餐飲規則。 「每家小餐廳都有老闆的執著,他們可能不是月收入千萬的大老闆,並非循傳統社會期待道路前進,但他們突破過去成功定義,從初衷出發,在餐飲創業路反覆磨合,以來自生活經驗的觀察,設計餐廳經營方案與模式,走出自己的路。」 張立宇也認為,近期餐飲業發展反映台灣社會對「自我認同」的追求,大家想知道「我是誰?」以及在這塊土地生存的意涵。 如今開餐廳不是只有一條路,每個人想實踐的理念各不相同,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做自己,靠生命經驗積累,推展自己的經營模式。 小餐廳大生意 網路世代風格餐廳經營3重點 1.到處都是方法,沒有標準答案:隨著資訊的擴大與分享,讓這個多元的時代,沒有標準答案。 餐飲業不再由大型的連鎖品牌決定趨勢與風向,規模不再是唯一標準。 2.餐飲創業,首重風格:風格,不是噱頭,也不是無限放大某個細節,你必須創造出一種「五感」體驗,去平衡空間中的每個元素,它是一種深具感染力的服務與文化品味。 3.成功關鍵分享:在不景氣時代,社群經營搶得每個商機、每個機會和客人互動,比以往更加重要。 當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時,善用網路擴散性,透過「鐵粉」分享與推薦,便能有效創造口碑。 教戰手冊 9大行銷管道 Online→線上體驗的建立,已經成為餐廳經營的基本配備。 Facebook善用臉書擴散性,透過多元素材曝光餐廳訊息。 Google Map→地圖工具,找餐廳、地址都靠它。 Instagram→強調視覺化的敘事,傳達出超越圖文的感受與意境。 TripAdvisor→國際知名的旅遊網站,對於小餐廳的幫助是,被大批國際觀光客認識。 愛評網 →提供用餐體驗的分享,而這些內容便成為餐廳口碑行銷最好的管道與方法。 海報→海報的設計除了在視覺上引人注目,在空間的 營造上,也能增添美感增加曝光率。 看板→「剛剛才看過,有記憶點」,無形中有效影響消費者消費形態與用餐模式。 菜單→非常重要,它是顧客進到餐廳用餐時,最直接接觸的部分,要讓顧客一目了然。 名片→很小,你以為不重要,錯!名片是可以帶著走的,隨時都有可能成為讓別人認識餐廳店家的行銷方法。 前一篇文章 全球紡織重鎮 台灣以智慧衣翻身 下一篇文章 縮減陸客 台灣觀光會變成怎麼樣?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10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於東方的諾貝爾獎限塑終極目標 貼近無痕生活暖化危機 每個人都擔心核廢料核四3 年封存到期該不該再重啟? 作者其他文章高雄市立美術館 彩繪原鄉感動狗 千旺幸福工藝層層堆積 追逐膠漆杯器傳說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狗名人與寵物的夢幻組合 ──什麼人養什麼狗台中文化中心 昇華為藝術 有很大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