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客製3D列印在「抗生素骨水泥」的應用,可有效控制關節置換術後感染。震旦集團跨界展雄心,搶攻3D列印醫療應用商機,攜手台灣中醫大、上海交大跨產學權威專家,建構兩岸資源交流平台從骨盆、脊椎重建到口腔外科治療,聚焦3D列印應用,共創醫學突破新進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榮譽主任王緒斌表示,過去一年來,從頭蓋骨的修復、顱顏面的整形手術、甚至人工關節置換等,超過七十個臨床案例,皆已導入3D列印技術,並獲得醫院和病患兩方極高的評價。
王緒斌舉例,六十五歲蔡先生,兩年前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後,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出現傷口癒合不良症狀;經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X光片顯示人工膝關節鬆脫,於是安排手術將置換的人工膝關節拔除,再置入由骨科部與中國醫藥大學附醫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設計改良過的「可動式抗生素骨水泥關節」,手術相當成功。三個月後,蔡先生再次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順利出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表示,3D列印技術已在客製化醫療上得到保證。從骨盆、脊椎重建到口腔頜面外科治療都已有3D列印醫療應用的成功案例,手術過程方便且快速。期望未來透過產業合作,讓兩岸3D列印醫療應用和技術都能擁有進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