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 只緣此山中

文/王靜 |2016.03.13
1262觀看次
字級
巔峰之路 只緣此山中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這次攀登吉力馬札羅,冥冥之中喚醒了我骨子裡一直沉睡的一種力量。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這次攀登吉力馬札羅,冥冥之中喚醒了我骨子裡一直沉睡的一種力量。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靜靜的山》,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文/王靜

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二○○七年一月,在非洲的坦尚尼亞,我第一次真正接觸雪山,嘗試攀登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

吉力馬札羅是非洲最高峰,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鄰近肯亞,距離赤道僅三百多公里。如果不是親眼目睹,我難以想像,在赤道附近居然還有這樣一座常年覆蓋著冰雪的高山。同是一座山,山下的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度,而峰頂卻可能低於零下攝氏二十度,山上山下溫差將近攝氏六十度。這個「赤道雪峰」可謂名副其實……

我自小生長在四川的山村資陽,它位於四川盆地中部。號稱「天府之國」、「萬山之都」的四川盆地之外有很多雪山。但工作之前,我從未出過家鄉的縣城。山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親切,家鄉山村的四周是丘陵地帶,霧氣瀰漫的時候,迷離的霧氣從谷地升起,構成虛無縹緲的飄雪意境。兒時,心中所有對雪山的渴望和認知,都源於想像,甚至在冬天看到空中偶爾飄起的小片雪花都會興奮不已,對漫天飛雪的景象充滿了無限嚮往……

在攀登吉力馬札羅之前,我一點登山經驗都沒有。探路者公司在北京香山初創時,我和公司的兄弟姐妹們偶爾去爬爬香山,唯一一次和登山沾點邊兒的活動,是爬過河北的小五臺山。所以,我對自己的這次「最高峰」雪山攀登完全沒有把握,但也不想給自己什麼壓力。心想,就當是一次長途旅行,對於當時的我,這可是從小到大最長最奢侈的一次旅行。

登頂那天,夜裡十二點就出發了,四周一片漆黑。行進中的每一個人都戴著頭燈,從隊伍後面望過去,點點燈光就像近在咫尺的星星一樣,不停地閃爍,緩緩移動。一路上,不時遇到來自其他國家的登山隊員,大家都默不作聲,「享受」著高海拔缺氧狀態的機械行進。走了大約兩個小時,劇烈的頭疼伴著嚴重的頭暈開始襲來……第一次,我感受到了高山反應的強勁威懾力。

剛開始走的時候, 我還偶爾抬頭看看前面移動的「星星」——這些「星星」是登山者發光的頭燈形成的景象。不久後,我再也不敢抬頭看了,因為每一次看完,都感覺雖然走了很久,可是與前面「星星」的距離一點沒有變化,幻想中的山頂還是那麼遙遠。我竭盡全力跟上前面隊友的腳步,艱難地邁著步子,心裡默語著:「我必須緊跟著,不能掉隊……」頭疼得像針扎,行走時吸入的空氣有股火山碎石的塵灰味。劇烈的頭疼導致腳下被碎石磕絆的次數逐漸多了起來,山坡變得愈來愈陡了。我真怕自己在嚴重的頭痛中暈過去,在黑暗中順著碎石滾落到崖壁底下,緊張得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在疼痛中被調動了起來。

缺氧、頭疼、噁心,「高反」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痛苦和疲憊。在短暫的站立休息時,我手趴著登山杖作支撐,感覺閉上眼睛馬上就能睡過去。每當歇息時,嚮導都會立即搖搖提醒我不要睡過去,休息片刻,再繼續攀登……

就這樣,不停地行進,在反覆的驚喜和反覆的失望之中,伴著劇烈的頭疼,終於在上午九點二十分到達了頂峰。大約過了半小時,後面的隊友也陸陸續續登上了山頂,其中一名隊友到達山頂時直接躺倒在雪地裡,久久沒有起來。我想,此時,無論是躺著還是站著,都是每個人最享受的時刻……

吉力馬札羅海拔不足六千公尺。登頂過程中,我已經吃盡了劇烈頭疼、頭暈和難以忍受的噁心的苦頭,身體極度疲憊,每一步都似乎已超越了自身的極限。但是第一次攀登雪山的成功帶給了我自信:在隊伍裡出人意料地第一個登頂,讓我有了再次嘗試攀登更高山峰的勇氣……

我感激這座非洲最高峰,並且從內心感到慶幸。因為,是它為我開啟了家庭、事業之外的一條新的人生之路。是它讓我主動選擇了一種從未想過的生活方式。這次攀登冥冥之中喚醒了我骨子裡一直沉睡的一種力量。

我不知道那是屬於對自由的嚮往,還是潛意識裡對平凡而規律的生活的一種反叛。但是,這次攀登已經埋下了一顆火種,使我感到血液裡有一種漸漸燃起的火焰,令人興奮不已。

(摘自《靜靜的山》,時報出版)

作者

簡介

王靜

她是被譽為高山雪蓮的奇女子,九次登頂八千公尺級雪山,足跡到達地球南北級與最高峰。在山上,她遭遇過雪崩,經歷過十二級風,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她出生在四川資陽的小山村,是中國上市公司戶外品牌探路者的聯合創始人。登山、創業之外,她更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熱衷於環保並從事公益事業,她是王靜,飛雪靜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