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圖/屠惠剛
文/葉啟斌
剛接觸到網路的人,或許會對每一個網站感到新鮮,可是在日復一日的接觸下,原本有趣的事物也容易退流行。如果你只是漫天隨意的瀏覽,尋找有趣的見聞,在平凡無奇、或是瑣碎細節的網頁中,就像走過一個平原,放遠望去都是一片雜草,如何找到萬綠叢中一點紅?
每個人的本事不同,長期網路使用者因為在網路上耕耘了很久時間,所以變得很擅長在網路上尋找答案,事實上我們知道,在找尋答案的同時,有很多等待的時間,而許多人的時間,就在這搜群引擎的延宕中溜過。
門診中許多重度網路使用的人說:「我會趁這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反正等一下就好了。」但是我發現這個等待的時間,讓人的脾氣變得容易波動,容易不耐煩,當你一心一意地等待你的答案出現的那一剎那,同時間你也在心中累積期望,如果期望不如預期,可能帶來的失望,又得再進行下一波的搜尋,然後你必須要繼續等待,忍受不確定,然後繼續專注在這件事情身上。
這樣的活動與專注,消耗掉了你許多的耐性,但你卻渾然不知,等到現實生活之中你要做事的時候,你會習慣性地專注在達成自己所期望的目標上,不允許有其他的答案。
但現實不像網路可以不斷搜尋,就像走過草原,卻沒辦法找到心喜的花朵,會有一點失落。可是你也可以抬頭看看天空的雲朵,或感受一下微風的輕拂,或滿地的草香味,這樣彈性的調整期望,重新的從不同的目標設定中滿足自己,於是單調的草原變得處處有驚喜。
彈性調整,是我們心智活動中很重要的主動迴路,對於計畫趕不上變化下的挫折、忍耐力,非常重要;重新設定目標則與行為的反應有關係。
長期使用網路的人,常常是態度比較堅持,想要什麼非得一定要得到,或者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方式來做;但在現實生活中,做出的努力不一定能夠得到相對的回饋。
譬如你對於喜歡的人可以用各種方式去討好,可是不代表他一定就得喜歡你。縱使你經過很多的努力,每個人還是有他個別的喜好,所以當表白被拒絕的時候,你會覺得是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是你只單戀一枝花?
許多社會案件的發生,背後都可能有跡可循,而最近許多殺人事件等,追查始作俑者的過程,發現可能與過度網路使用的習慣多少有關連性,我們也必須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找不到的花朵也許很美麗,會令人失望,但四周的景色也許更精采,也許更不容錯過。
(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
簡介
葉啟斌
現任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老人精神醫學專科醫師,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台灣心智健康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