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結婚去! 文/楊明珠、康世人文、林祈深 |2016.03.13 語音朗讀 18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東京明治神宮殿舉行神前式婚禮,神職人員引領新人及家屬到神社主殿。圖/楊明珠、康世人文、林祈深 印度婚禮依傳統將白米狀物灑入火爐。圖/楊明珠、康世人文、林祈深 彩繪雙腳,有祝福之意。圖/楊明珠、康世人文、林祈深 俄羅斯婚禮相當西式,新人多穿西裝和白紗。圖/楊明珠、康世人文、林祈深 文與圖/楊明珠、康世人文、林祈深 日本新娘白無垢 神前式婚禮熱門 日本婚禮曾從傳統走向西洋,近年來喜愛穿「白無垢」辦婚禮的日本女性增加,在神社、神殿或大飯店舉行「神前式」傳統婚禮(和婚)的魅力再度受到認同。東京明治神宮在適合結婚的大安(吉)之日,常可見到新人被神職人員引導到神殿舉行神前式傳統婚禮。 神前式 源自皇室傳統 日本文獻「古事記」、「日本書紀」記載關於婚禮的內容。平安時代有男性先到女性家的「訪妻婚」習俗,男方在晚上進入女方家中,翌日清晨離開。 如此三天,如果兩方沒有不滿,他們便正式成夫妻,吃「三日餅」,再舉行宴會。 江戶時代的「人前式」,則是舉辦在一般人面前的民間婚禮,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家舉行,新娘在婚禮中幾度換裝的習俗也由此而來。 明治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年)五月十日皇太子與九條節子姬在皇宮賢所(神社)舉行婚禮,成為往後「神前式」的起源。此後神前式漸普及。 神前式通常由女神職人員(巫女)與神主(祭司),將眾人引入神殿,右側坐著新郎的親屬、左側坐著新娘的親屬。愈靠近神明處,是血緣愈親者。 坐定後,先由齋主(主持的神官)致詞,全體向神敬禮。接著是除霉淨身的「修祓儀式」,象徵著洗淨身心靈。最後,齋主再向神明上稟祝詞,報告新人結婚一事。 九盃交杯酒 永結同心 接下來日本傳統婚禮中特殊的「三獻之儀」,小、中、大三個相疊的盃內裝神酒,新人依順序喝交杯酒,代表夫妻海誓山盟永結同心。 第一盃新郎先喝,之後是新娘,第二盃新娘先喝,第三盃再換回新郎先飲;第三口才喝下,此儀式反覆三次。 在日本,三是吉利的陽數,三盃象徵著天、地、人;九是最高的數字,代表著吉利的頂點。喝一盃(一巡)稱一獻,反覆三次,就是所謂的「三三九度」。 然後,由新郎與新娘「誓詞奉讀」,先後在神前敬禮,朗誦誓詞;接著要向神奉納「玉串」,即在祭神用的樹枝上附帶紙垂,稱為「玉串奉奠」,後新人再行「二禮二拍手一禮」完成儀式。 之後,由女神職人員配合雅樂跳「巫女舞」。列席人員一同喝下盃中的御神酒,象徵雙方親屬的連帶感。在主持婚禮的齋主致詞之後,齋主、新人、媒婆、親人等依次在巫女、伺從人員的引導下退場。 網站訊息表示,辦神前式的整體費用比在教堂舉辦婚禮還合理。神前式上,新娘穿上純白和式禮服「白無垢」,象徵全心追隨夫家。有問卷調查顯示,辦過神前式者的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感到滿意。 印度婚禮好瘋狂 徹夜狂歡不打烊 印度有幾百個不同的民族與部落、一百多種方言和十多種宗教,文化習俗及傳統也各有差異。介紹結婚儀式與習俗的印度人都會說:「這可能要寫一本厚厚的專書,才能介紹完整。」 但印度人在真愛來臨時,即使彼此習俗、信仰不同,仍可以在彼此尊重、求同存異下,順利締結良緣。 Mehndi彩繪最美祝福 已婚二十年的帕瓦斯(Pawas)說:「印度結婚相當於兩個社群、部落,甚至民族的結合。對細節討論非常謹慎,所以多數人結婚後都能忠貞不渝,少有離婚情況發生。」 印度的婚禮大多集中在年底,這段時間屬於旱季,且氣候涼爽宜人,因而成為印度結婚旺季。 訂婚儀式都由女方主辦,比婚禮簡單。在儀式前,雙方的母親、舅舅與阿姨們會依照宗教習俗彩繪「Mehndi」新郎雙腳和新娘手腳,以此給予新人祝福。 男女雙方打扮完成便端坐在會場高台上,讓教士祈福並執行宗教儀式;接著男女親屬上台贈送禮物、合照,有些地方,還會幫新郎戴上金鍊代表祝福之意。 到了正式迎娶,儀式就更加隆重繁複。 帕瓦斯說:「許多印度教徒相信月神和大自然的能量,因此都挑選滿月的晚上結婚,希望獲得神明的祝福。」 迎娶變尬舞 熱鬧整月 新人先讓各自的女性長輩替他們打扮,並由教士執行宗教儀式祈福。儀式包括用草、香燻身、戴上具宗教祝福意涵的法冠、手持教士給的米祭拜等。 結束後,才開始穿戴大禮服。新郎內裡通常為白色上衣,穿著寬鬆連身的印度長袍,頭上戴印度大公貴族傳統禮帽。 新娘手腳紋身彩繪後,並穿起以紅、金色為主的傳統服裝「紗麗」,頭戴純金打造的印度冠,耳朵、頸子、手上都掛滿金飾。 新郎完成祈福儀式後,吉時率領親友團出發迎娶。有錢人會僱用馬匹、馬車讓新郎坐,前方傳統樂團吹奏樂曲,後面則有親友車隊跟隨。一直開到靠近女方家時,親友便下車邊行進邊跳舞,女方親戚會假意阻撓迎親隊伍,最後雙方尬起舞來,這段過程,有時耗掉一、二個小時。 正式結婚儀式通常要到晚間八、九點才開始,有的會先舉行繁複的印度教祈福儀式,由教士見證新人後,以香繞身祝福;也有的在地上點火投入香料,並由新人投入米粒,繞著火爐轉圈跟著教士祈禱。 結束後才有自助餐供賓客享用,並有樂隊歌手表演。婚宴往往持續到隔天凌晨三點甚至更晚。 據不同習俗,婚禮少則二、三天,長則一個月。來自印度拉賈斯坦省(Rajasthan)的賴阿莫(Amar Lal)就說,在他的家鄉,婚禮往往都舉行二十天,每天有不同的活動,大家樂在其中。 戰鬥民族辦喜事 讓人叫苦連天 不管哪個民族,結婚都是人生大事,代表男女邁向人生下一階段,擔負起與以往不同的社會責任。 提親避日 傳統俄式婚禮主要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說媒。在帝俄時期,每個城鎮和村莊都有職業媒婆,她們都是鎮上或村里能言善道、熟悉里鄰間大小八卦的中年婦女,以博得男方信任,為他們尋親。當然也有男方家的婦女主動說親而非由媒婆代勞。 上女方家說親要選良辰吉時,但是認定方法不一而足。總之一定避免十三日和星期五,對俄國人來說這是不吉利的數字。 若女方家人同意媒婆的說親,就會和媒婆繞桌走三圈,商定相親日期。相親當天,媒婆會帶著男方和其父母一同到女方家中,由男方父母出面向女方父母提出要求和條件。若女方父母同意,就會將男方帶來的麵包切成一半或四等分,雙方一起將麵包吃掉。第二步訂婚。男方和其父母在媒人的陪同下再次來到女方家,向女方求婚,女方點頭答應後,會從未婚夫的父母手中接過麵包與鹽,雙方父母此時對孩子們表示祝福,未婚夫妻隨後互相交換禮物。 第三步結婚當天,早晨有伴娘為新娘梳妝打扮,換上新娘親手縫製的傳統禮服。伴娘會將新娘兩邊長辮解開,梳上已婚女子的髮式,象徵新娘從今以後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少女,而是一個新家庭的女主人。 俄羅斯信奉東正教,婚禮由神父主持,儀式在新郎父親手捧聖像、母親手捧麵包和鹽,新婚夫妻雙雙向父母鞠躬,依次親吻父母三次回到家中後方告結束。這時賓客會不斷向他們拋灑穀物、花瓣和零錢等表示祝福,婚宴在熱鬧的氣氛中展開。 不過上述鄉村風格的婚禮現在已經愈來愈少,俄羅斯如今已向西式婚禮靠攏。在男女自由戀愛,決定結婚後,便會通知親朋好友,舉辦婚宴。 婚宴叫苦不迭 唯一保留下來的傳統就是婚宴中,每隔幾分鐘就會有人帶頭大喊「苦啊!苦啊!」(Горько! Горько!Gor'ko!Gor'ko!),這時新人就會站起來,在眾人的目光和鼓譟下深情一吻。 為何拱新人親吻時要喊「苦」而非「甜」呢?有兩種版本流傳較廣。其一,以前傳統婚禮常在冬天,俄國人會在空地上用冰建一座滑梯(Горка, Gorka),並在上面淋水。新娘和伴娘站在最上頭,新郎和伴郎則得從滑梯底爬上去。這時候旁邊的人會高喊「Горка!Горка!」──就是要下頭的人爬上去的意思。 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新郎爬到滑梯上頭,就會和新娘來個深吻,伴娘也會在此時親吻陪新郎上來的伴郎。而今不再於婚禮時建冰雕滑梯,用來鼓譟的「滑梯(Горка)」就變成發音類似的「苦啊!(Горько!)」。 另一個版本則是以前結婚時,新娘會拿著裝有一杯杯伏特加的托盤,繞著賓客走,賓客將禮金放在托盤上,順手拿起一杯伏特加喝掉,並大喊「苦啊!」證明自己喝的是伏特加而不是水,接著就會親吻新娘。 這種有點離奇的舉動自然引起新郎的不高興,所以逐漸變成,當賓客喝完酒喊完「苦啊!」後,新郎就會親吻新娘。 一直到今天,俄國婚宴上這種喊「苦」鼓譟新人接吻的橋段,是俄國流傳已久,最著名的婚俗。 前一篇文章 留住人才 國家的未來繫於人才的去留 下 下一篇文章 動保故事 我來保護你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3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4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5南非德本協會捐輪椅 點亮受贈者人生2025.07.1506人間社新聞研習營 傳遞真善美2025.07.1607環保音樂劇在河邊 光明大學攜手社區演出2025.07.1608【臆想截圖】夏天的氣味是白色的2025.07.1509【人間行腳】馬蹄踏過2025.07.1610萬年寺播撒善根 祝福佛光寶寶2025.07.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幸福生活來自儀式感如何塑造超人氣公仔創意形象公仔 人氣品牌時尚行銷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創意處方箋 滋養心靈活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