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家檔案的保存與價值

 |2016.03.10
1459觀看次
字級

台北憲兵隊為了追回白色恐怖時代的文件,非法搜索民宅並將民眾帶走事件,引發爭議。雖然這起搜索事件在今日時代看來荒唐可笑;但事件背後凸顯的國家檔案外流及政府不重視公務文書保存的問題,才更值得關注。顯然,不只《檔案法》需要重新檢討,公務員亦須具有保護公文書及檔案的意識與責任。

解嚴以後,類似憲兵隊這種違法搜索的情況幾已不見,只能說是軍隊與現實脫節,完全不知道現在已經是民主法治時代,而且憲兵也不知道這些文件滿街都是,根本無須用搜索的手段取得,只要花一萬元就可以輕鬆買回。因此,對於搜索事件不必以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案件看待。對於人民權益的侵犯當然必須依法追究,但從事件前因後果看,搜索案名之曰「烏龍事件」應不為過。

然而,這其間卻凸顯一個問題,國家檔案外流嚴重,而且坊間買賣這些檔案早已行之有年。市面上流通最多的是抗戰時期的文物史料和白色恐怖時期的文件。這些文物的流出,一是資料解禁時,相關單位沒有做好歸檔保存的工作;二是首長私藏於家,後代子孫當廢物處理。命運好的流落街頭,被識貨者當寶收藏,命運差的就遭焚毀或被當垃圾處理,從此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對於歷史文物稍有概念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檔案、文件都有歷史價值,即使是解密或是事件早已為人們所淡忘;但是歷史事實永遠不會過時,文物的保存便相對重要。上世紀九○年代是文物外流的第一波,因為台灣剛剛民主化,倖存的政治受刑人或家屬渴望知道被掩蓋的事實,當年新聞界亦重視如孫立人等案件的史實,大作翻案文章,當時就有大量的文件出土。第二波則是二○○○年政黨輪替,一些首長的藍二代家道中落,開始出售長輩的勳章、文物,一些首長的日記、照片都紛紛出籠。

據文史工作者徐宗懋的經驗,第一輪古物商會把張大千、黃君璧、于右任的書畫高價買走;第二輪古物商則是挑高級勳章、褒揚狀、黃埔短劍;剩下比較不值錢的則是政府文件,這時候才會輪到「小咖」收藏家出手,不過已經算是撈到寶了。這其中有些是私人家當和文物,誰要賣誰要收藏,無法過問;但是政府的檔案文件外流,則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據現行《檔案法》的規定,檔案保存年限依其性質和價值,區分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有些文件各機關可以決定是否銷毀,但要送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國家檔案局於民國九十年成立,《檔案法》於九十一年實施,換句話說,戒嚴時期的許多文件早已流落在外。這些文物應該要追回,但如何追回的確是個問題。

所有的公務文件基本上都有歷史價值,不能銷毀,就算是首長的私人文件,包括日記和照片,政府也應該設法向其後代爭取保存。像蔣公日記流落海外就是一大缺憾。中研院曾經做過口述歷史的工作,顯見所有的歷史人物和文物都是少了一件就損失了一件。檔案局在文物保存工作上應該更積極主動;《檔案法》也應該重新檢討修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