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奧斯卡獎連續兩年沒有非裔入圍主要演員獎項,引起公憤。今年的頒獎典禮由非裔的克里斯洛克主持,他雖為非裔演員發聲,卻大開亞裔和猶太人刻板印象的玩笑。反歧視而遂行歧視,這種矛盾引發抗議,更引起反思。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投票群體完全以白人、年紀較長者的男性為主。奧斯卡當局決定調整影藝學院成員投票規則,使奧斯卡選擇更多樣化,改變提名「太白」的問題。
不過,怎樣的多樣化才合乎公平原則,各方解讀不同。非裔藝人將「多元化」偏狹解釋為「黑人演員需要得到同樣的機會」,同屬少數族群的亞裔、拉丁裔與美洲原住民仍被忽略。
主持人克里斯洛克想幽默一下,卻踢到鐵板,他接著說:「如果有人不喜歡這個玩笑,就用手機上推特發文吧。」結果又踢了鐵板。推特上,網友不滿說:「奧斯卡容許這麼惡劣的玩笑,還敢宣揚尊重各種族?」種族平等知易行難,開玩笑也須謹小慎微。
台灣也有相似例子。電影「大尾鱸鰻Ⅱ」被立委批評歧視原住民,不但揶揄蘭嶼達悟族人的樣貌,劇中穿插非達悟族語,怪腔怪調,甚至對劇中飾演達悟族亂說族語的演員說「瘋子」。立委要求電影公司向達悟族道歉。
立委強調,媒體不應把一個族群的文化當笑話看待,為了喜劇效果而消遣達悟族。以往「鐵獅玉玲瓏Ⅱ」、二○一三年夜店「豐年祭派對狂潮」宣傳影片,都歧視與戲謔原住民,國會應通過《反族群歧視法》立法。
電影公司澄清,絕無歧視意味,只是趣味橋段。導演也表示,絕對無意冒犯原住民。這樣的解釋或許不假,古往今來有許多的種族刻板印象,由來已久,眾人習焉不察。在種族平等意識日益高漲的現在,還自以為幽默的,自然會踢到鐵板。
美國有演藝界人士表示,好萊塢是賺錢的商業機器,票房決定一切。美國產製的暑期商業巨片,白種男性加英雄主義是片型主流,才有全球普遍票房,影藝學院只是問題的一部分。
「票房至上」不是一切。奧斯卡獎舉行前,非裔演員在「日舞影展」豐收,給好萊塢顏色瞧。接著,非白人演員在「美國演員工會獎」頒獎典禮也拿下多項大獎。知名演員蘿拉普萊潘領獎時,指著台上同片演員說:「看看這個舞台。這就是我們談論的多元性。不同種族、膚色和信念。」
在猶他州公園市舉行的日舞影展由老牌演員勞勃瑞福創立,被視為獨立電影和紀錄片的展示櫥窗。得獎人經常獲得影評讚賞,並在好萊塢頒獎季節得到肯定。奧斯卡連續兩年「太白」,黑白對立,正凸顯這些獨立影展的多元性。
歐巴馬當選總統,美國的非裔並不「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近年數個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槍殺,引起一波波抗議示威,警民關係緊張。紐約一名華裔警察被起訴,引發亞裔怒火,認為是代替白人警察「受難」。
種族問題無法短期內改善。明年奧斯卡獎,如果有不少黑人演員及電影入圍,不會令人驚訝。類似「保障名額」、「基於公平」的做法,難謂沒有種族歧視。唯有膚色不會成為失分,也不會獲得加分,才是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