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太空人史考特.凱利(Scott Kelly)與俄國太空人柯爾年科(Mikhail Kornienko)在國際太空站(ISS)執行任務三百四十天後,於格林威治時間二日清晨四點半安全降落地表。史考特也成為連續待在太空時間最長的美國人,他在四次任務中累計天數達到五百二十天。
五十歲的史考特與五十五歲的柯爾年科待在距地表約四百公里的國際太空站中,以每秒七點七公里的速度繞行地球,時間長達三百四十天;比一般的任務時間長了一倍。在返回前的網路記者會上,史考特表示他覺得體能狀況良好,「還可待上一百天。」但最困難的部分,是與地球的親友長期分隔兩地。
藉由史考特和柯爾年科的太空飛行,相關單位能研究超過半年的太空飛行會出現哪些併發症,並期待史考特和柯爾年科返回後,能保持更好的健康狀態。
據了解,如果一個人在微重力條件下的生活時間超過六個月,體內的循環系統及平衡感都會受到破壞,讓太空人難以重新適應重力環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們經常要在太空站裡進行一些艱難的工具訓練,還要持續在無重力環境中進行爬梯子、由坐變站等運動。
在這三百四十天裡,他們展開四百多項科學研究實驗,經歷了一萬零九百多次日出日落。史考特還是一名網路紅人,經常從離地球四百公里處發送許多絕美壯觀的地貌照片到推特等社群網站上,包括太平洋小島、喜馬拉雅山、澳洲和非洲大陸等。
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究人員就史考特的生理、心理做各種監測,發現一項有趣數據。
因為他有個孿生兄弟馬克.凱利(Mark Kelly),是二○一一年從NASA退休的太空人。這對同卵雙胞胎兄弟一個在外太空、一個在地球,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算,史考特回來後會比馬克年輕,但是一年僅差距幾毫秒。NASA也希望藉由比較凱利兄弟DNA與身體上的差異,進一步了解長期執行太空任務對人體的影響。
這也有助於科學家規畫人類登上火星的計畫,因為火星任務起碼需時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