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家隱地 篤信文學教 守護實體書 阮愛惠 |2016.02.19 語音朗讀 25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家出版家隱地 篤信文學教 守護實體書 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一九九八年隱地遊聖彼得堡,請街頭畫家寫生留念。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隱地作品《我的宗教我的廟》。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隱地將自己的日記出版為《2002╱隱地》。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十年後,隱地又開始寫日記,出版了《2012╱隱地》。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四十年出版的八百種爾雅叢書,全在一張照片中。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楊祖宏、柯青華提供 成立於一九七五年、由作家隱地(柯青華)自第二年起獨力經營的爾雅出版社,於去年七月歡慶四十周年生日。當年與純文學出版社、大地出版社、洪範書店、九歌出版社,合稱出版界「五小」的爾雅,後來蓬勃茁壯,成為台灣文學出版品的金字招牌,陪伴無數讀者走過年少及青壯。 年屆不惑的爾雅,見證過台灣出版業的起伏興衰,而今走進紙本出版業生存極其艱鉅的數位時代,它的規模和現在的出版集團相比顯得更小了,然而它從創業伊始就高舉的純文學旗幟,至今飄揚。它不「小」,它是一株纖瘦且挺拔的長青樹,屹立在純文學的園圃中,標示著台灣文化出版的獨特品味。 曾榮獲二○一四年國家文藝獎的作家王鼎鈞,長年來絕大多數作品都交給爾雅發表。他認為爾雅創辦人隱地「始終以作家為朋友,以讀者為知音」的作法,正是文化人「一派細緻從容」的本色。 不變應萬變 爾雅40年 一九三七年次的隱地,回憶起去年爾雅四十年慶的心情,以「格外沉重」來形容。「我四十歲那年才創立爾雅。當時中年創業,戒慎恐懼。如果別人認為這個出版社走了四十年不容易,原因在於它的『不變』。有人批評我老頑固,說好聽一點是堅持,才能走過四十年的風風雨雨。」 但過去以「不變應萬變」的作法,至今卻面臨度不過的難關。數位科技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閱讀習慣,隱地喟歎地說:「完全不同的世界出現在我眼前。在這之前,我充分知道我的讀者在哪裡。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們就是爾雅的讀者,我彷彿能看見很多小五的學生朝我走來。之後一直到大四,他們會離開一段時間,去就業、戀愛、成婚……等到成家了,就會再回來,成為爾雅另一群讀者。我出的書,只要擺在家中,父母子女都可以一起看,這也是從一九七五年創辦起,到一九八八年,業績穩定且一路上升的主因。」 那十幾年間,爾雅出的書往往代表暢銷書,超過十萬本銷量的很多,一萬本的比比皆是。那十多年間,曾有很多人來和隱地談,他們願出資當股東,要他擴大業務,但他都不為所動。他說:「當年和我一起創業的小型出版社,後來都變成中大型,甚至還變成數百人的文化集團,而我仍然維持在八個人的小規模,之後好像是被我鎖住了,不再讓其擴大。」 出一本好書 快樂心來源 一般人覺得很奇怪,因為爾雅有擴大的條件。只因隱地始終認為,他作的是一個文學出版社:「四十年來,從出第一本書到現在,我從沒改變過初心。我設定只為文學服務,只出版詩、散文、小說及它們三者的評論書籍,就算有一點超出,也都在藝術的範圍內,至今爾雅仍是一家文學出版社。」 在隱地的認定裡,文學出版社不應該是忙得不可開交,他想要的生活,是工作之時還有空品茶、下棋、喝咖啡的。「我辦出版社有我的浪漫,並不希望生意忙過頭。一旦擴大,光要把眾多員工的情緒維持正常,都不容易。幾十年來爾雅就是這麼小,但是定位鮮明。因為沒有擴大,營運成本不那麼高,我的壓力相對減小,這也是它四十年後還能生存的主因。」 在很多同業都已鳴金收兵、老友都在含貽弄孫的現今,隱地仍天天守著他的辦公桌,爾雅出版社也維持著一年出十五本書的頻率,平穩運作著。他說:「每天來上班,讓我感覺自己是個有用之人;對我而言,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快樂,是快樂的最高境界。作一本書的過程很快樂,作出來之後,很多人喜歡,或者從中獲益,那就更好了。所以現在我出書,不再去想能不能賺錢,而是我認定它是一本好書,就不後悔。」 與數位拔河 紙本不放棄 最近三年來,爾雅開始出現赤字,但以現在的時機,隱地認為這是正常。「出版社裡同仁都有些年歲,我關起門後,他們要何去何從?國父說:『有能力的人,服眾人之務,能力小的人,服少數人之務。』我這裡七、八個人,我也像國父講的,對社會盡一份小小的能力,對自己來講也較心安。」 紙本出版業的明天在哪裡?隱地說:「我清楚地知道,我絕對戰勝不了大時代、大環境。這是紙本書終將消退的時代,現在的情勢像在拔河,而我已經站在輸的這一方,九成九的贏面是在數位的那一邊。我明知會輸,卻沒有放棄,我不放棄的原因是,我還有一點力氣,拉拔拉拔,讓那邊不是不戰而勝。起碼,我盡我的力,讓紙本書的消失稍慢一些,因我知道紙本書的珍貴。」 爾雅是我的廟 讀萬卷書擁幸福 隱地有著非常虔誠的信仰,他信的是「文學教」。 他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很好,人在迷失時,透過宗教找到寄託。而我從小因讀書,獲益良多,心靈感到踏實。所以我對文學書有著深厚的信仰,它就是我的宗教,爾雅出版社則是我的廟。」 民國九十年時,隱地出了自己的第二十六本書《我的宗教我的廟》,其中就有幾個篇章,細述自己在「信仰」裡的堅持;在自己的「廟」裡的心安和自在。他寫著:「在我的廟裡,我閱讀、寫作。書送進來、書送出去,自早到晚,……大家在廟裡進進出出。我們不燒香、不拜佛,我們只為書服務,我們全是書的朋友,為書而生,為書而活。」 只要坐在自己的廟裡,隱地就感到心安,心安即是幸福。「哪個人不曾煩躁失意?但如果我能定下心來,好好看完一本書,我整個人就能定下來。而我更大的快樂是看電影,只要有好的文藝電影,我絕對不會錯過。電影是我的大學,透過電影,我終身學習。我常說,不能走萬里路,總要讀萬卷書;不能讀萬卷書,就要走進電影院。」 信文學教的隱地,歸納自己的人生經驗,還是相信世間有「神」的存在。「我有一個切身體會,讓我相信有一種神叫『一日神』。這位神,會讓我的某一天,一整天都順利愉快;但也有另一位神,卻讓我從晨起之後,所有倒楣事都碰上了。有時今天快樂、明天悲傷;我常想,為什麼一天和一天之間的落差這麼大?一定有各式的『神』在主宰天地,包括主宰我每日的運氣。」 每當隱地感到健康、開心時,他就希望這位幸福神不要離去;可惜往往睡一覺之後,就碰到不一樣的神了。「當我意識到,今天碰到的是惹禍神、口角神時,我就告訴自己盡量安靜,躲在角落裡,不去招惹任何人或事,希望今天趕快過去,明天再來一個好神。總結來說,我所相信的神,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老天爺』。老天爺主宰世界,包括我的快樂。所以,每天晚上,只要能平平安安回到家,臨睡前,一定要感恩,謝天、謝地,更特別要感謝老天爺!」 人生座右銘 隱忍、自助、反思 隱地在他的自傳式散文集《漲潮日》中,曾深刻地敘述了他中學階段寄人籬下、時感飢餓匱乏的歲月。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驗,相當程度影響了他日後的處世心態。「我記得小學時期,總會在書桌玻璃墊下,壓著座右銘之類的文字。我人生第一階段的座右銘就是個『忍』字。老師總是訓誡我們『心上有一把刀』都要忍,那還有什麼事不能忍?現代的小孩要的是自由,誰還會想要『忍』?」他笑說。 到了高中時期,隱地又有不一樣的座右銘了。「我讀了〈阿Q正傳〉後,發現『阿Q精神』是魯迅送給苦難中國人的一份禮物。當窮人的欲望和現實,有一大段距離時,阿Q一下,就能把苦難度過了。我也有類似的心理,所以給自己訂了『精神生活向上比,物質生活向下比』的座右銘,這兩句話,用來衡量生活裡的物質、讀書等事,非常有用,讓我很平穩地度過,應該很不平穩的青少年時期。」 後來隱地創立事業,漸有成就後,年少時經歷的辛苦,一直在心靈深處提醒他:「站起來!你自己不幫助自己,沒有人會來幫助你!」 一直到現在,隱地都還有座右銘。他笑說:「不要以為勵志格言是青少年專用的,到了人生晚年,我還是常自我約束、自我勉勵。我目前常常用的這句話,來自我的好友、已故的藝術家、詩人楚戈,他生前常喃喃自語說:『我不滿意自己的滿意,我滿意自己的不滿意』,此話充滿哲思,我常用來檢視自己。」 前一篇文章 換肝之父 陳肇隆 仁心仁術立志業 醫療傳道遍世界 下一篇文章 企業家陳春銅十方皆貴人誠信為依歸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7【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