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第四章 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 (四之六.下)

文/星雲大師 |2016.02.17
4333觀看次
字級
寒山寺。圖/資料照片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共分六個章節:一、總說,二、佛陀的人間生活,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四、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五、當代人間佛教發展的現狀,六、總結,約數萬字,將陸續於出刊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表,並預計於四、五月間結集出書,與本刊同為贈閱。

文/星雲大師

【編按】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共分六個章節:一、總說,二、佛陀的人間生活,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四、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五、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六、總結,約數萬字,將陸續於出刊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表,並預計於四、五月間結集出書,與本刊同為贈閱。歡迎有緣人來函索取,或發表撰寫對人間佛教的看法,共同發揚人間佛教。如經錄取,將贈閱本刊並酌資稿酬。再版時一併收錄,做為今日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佛陀的一份供養。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全冊約五百頁,贈送學校、圖書館、監獄、各級機關團體等。免費贈閱一年(六期),歡迎索閱,參閱廣告版,填妥申請表格,附一年六期郵資一百二十元,擲回佛光山文化發行部。

電話請洽07-6561921轉6665-6667。如需較大數量,歡迎助印,每本新台幣一百元。

此外,我們許多生活上的諺語,也可舉例如下:

無風不起浪、慧眼識英雄、

金剛不壞身、一報還一報、

人成即佛成、女大十八變、

空費草鞋錢、路遙知馬力、

一不做,二不休、

一即多,多即一、

上刀山,下火海、

龍生龍,鳳生鳳、

雷聲大,雨點小、

冤有頭,債有主、

慈悲沒有敵人、伸手不見五指、

人命在呼吸間、逃不出如來掌、

人要知道苦惱、八字沒有一撇、

送佛送到西天、求人不如求己、

一動不如一靜、一客不煩二主、

瞋拳不打笑面、前言不對後語、

牛頭不對馬面、死馬當活馬醫、

出汙泥而不染、遠親不如近鄰出、

有佛法就有辦法、三個和尚沒水喝、冤家宜解不宜結、羊毛出在羊身上、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無事不登三寶殿、一口吸盡西江水、不是冤家不聚頭、不看僧面看佛面、新婦騎驢阿家牽、眾生好度人難度、如入寶山空手回、螺螄殼裡做道場、只重衣衫不重人、鐵打常住流水僧、打擾常住掛一單、看破世間嚇壞膽、心如將軍能行令、心如猿猴難安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千錘百鍊才能成功、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靈山再現,祇園重光、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粒米,藏大千世界、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發菩提心,成就佛道、

君子一言,快馬加鞭、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即不離,若即若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一人吃齋,十人念佛、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人生難得,大道難聞、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騎牛覓牛,騎驢覓驢、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閰王好見,小鬼難纏、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死了會生,生了會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重重無盡,無量無邊、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天堂地獄,來來去去、

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大地眾生,皆有佛性、

千生萬死,萬死千生、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佛在哪裡,佛在心裡、

因果業報,絲毫不爽、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大肚包容,歡喜自在、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楊枝一滴,甘露法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飯來張口,茶來伸手、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人會負我,我不負人、

生死輪迴,永無休息、

殺子成擔,愚不可及

自尋煩惱,怨不得人、

飛蛾投火,作繭自縛、

慚愧之服,無上莊嚴、

佛光普照,法水長流、

六根清淨,五體俱全、

五眼六通,好不自在、

水中撈月,空有歡喜、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七上八下,心中難安、

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八功德水,九品蓮華、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還有很多豐富的詞語,例如: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一個不嫌少,萬個不嫌多、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

既來佛會下,都是有緣人、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花落春猶在,人死樓已空、

若知牢獄苦,便發菩提心、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人爭一口氣,佛要一爐香、

寧動江千水,不動道人心、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來的給他來,去的讓他去、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三界似火宅,娑婆如苦海、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坐得船頭穩,不怕浪來顛、

活得不耐煩,孔子尋煩惱、

滅卻心頭火,提起佛前燈、

救人一命,勝造七極浮屠、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

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

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無惻隱之心非人,無慈悲之心非佛、

若不與人行方便,念盡彌陀總是空、

人人都是真羅漢,個個都是活觀音、

莫嫌佛門茶水淡,僧情不比俗情濃、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放在肚皮吃素菜,立定腳跟做好人、

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安禪不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閻王要你三更死,不會留你到五更、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我觀世界,如菴摩羅果、

不要把遺憾帶到棺材裡、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一花一木,都有來因;

一沙一石,都是世界、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唯艱……

從這些與佛教有關的諺語、常用語詞中,可以看出佛教的語言文字,在中國社會早已紮根民間,產生潛移默化、移風易俗的教化功能。

再來要舉的是與佛教有關的一個字,有許多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習慣用語。如:

「業」,是行為造作的意思,引申有善業、造業、業報、清淨三業等。

「覺」,明白的意思,自覺、覺他、覺悟、正覺、覺醒等等。

「苦」,是一種身心苦惱的狀態,佛教有三苦、八苦,人間苦海等。

「劫」,這原本是古代印度極大時限時間單位。佛教沿用,後來用「浩劫」來形容很大的災禍,以「在劫難逃」來形容難以倖免的災禍,一旦幸運避開,就說是「逃過一劫」,在歷經災難之後所餘留下來的人或物,則稱為「劫後餘生」。

「緣」,是佛陀覺悟的甚深真理,「因緣果報」成為佛教最重要的主張,由此引申出來「廣結善緣」、「宿世因緣」,甚至「有緣」、「無緣」、「隨緣」等等,都是今天民間常用的詞彙。特別是這個世界之上,彼此都有相互因緣,不要破壞因緣才是佛教。一句「緣起性空」,你可以做各種解釋,但不能否認它不是真理。

「空」,是佛教的真理,本指世間萬物沒有實在不變的自體;因為萬法自性本「空」,所以才能緣生「有」,故說「真空生妙有」。關於「空」的名詞,如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天也空、地也空、你也空、我也空」,但現今一般人都誤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才叫「空」,實在是對佛教莫大的悟解。其實,不空怎麼會有呢?這個「空」建設了人間萬事、萬物。

其他像:幻、慧、參、縛、蓋、根、禪、纏、法、梵、果、塵、瞋、痴、處、道、諦、定、惡、恩、惑、機、假、戒、界、魔、悟、剎……等等都是;假如在日常生活裡、人們的對話裡、著書立說裡、思想觀念裡等,沒有了佛教這些詞語意義,人們還能深入表達嗎?

又例如:

沒有「清淨」,家庭怎麼能整潔;沒有「清淨」,心裡怎麼會乾淨?

不提起「煩惱」,你怎麼知道它對我們的傷害,生活上的難堪?

沒有「因果」,怎麼知道這世間真理的原則、真相?

沒有「慚愧」,不知羞恥,如何成為人倫?

沒有「慈悲」,難道要到處樹立敵人嗎?

甚至《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儒林外史》等等,沒有了佛教這許多觀念、文字,如何成為偉大的作品,成為才子書呢?

其實像《法華經》、《金剛經》,讀來朗朗上口,文字如詩歌頌讀,但意義之深奧,就不容易了解了。因此,佛教詞句之多、含義之深,好比前面提出的,光是這個「緣」字,人們常講的「有緣來相會」,其實就不是表面所說而已。說來,佛教弘揚或許有些困難,也是因為語言文字太多太廣泛。

又例如「劫數」、「因果」,每個人都知道,但實際上,其意義能了解嗎?再深奧一些的,如:「涅槃」、「靜慮」、「般若」、「真空」……等,假如沒有經過講解、甚至沒有修行、沒有體驗,又怎麼能了解包藏的內涵、意義呢?一般社會民眾都會運用,但可能不知道這許多名詞源頭深義在哪裡。

乃至歷代以來文人的作品裡,受佛教影響,充滿了對人間佛教真理的描寫,像:

.《古詩十九首》裡的「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謝靈運的「望嶺眷靈鷲,延心念凈土,若乘四等觀,永拔三界苦」;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李白的「闇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白居易「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

.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到底是僧推好?是僧敲好?引出一段與韓愈之間「推敲」的文學美談。

.張繼的〈寒山鐘聲〉:「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古今傳頌的詩句。

.宋朝蘇東坡的悟道的三階段:「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寓含許多人生妙理。

其他,如:「將軍戰馬今猶在,野草閒花滿地愁」、「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等等,都引發了讀者對人生無限的哲思。

像近代許多大文豪,如魯迅、巴金等,他們也坦言自己作品裡帶有許多佛教的思想;甚至像獲得二○一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來佛光山訪問時,也直言說到,他的小說《生死疲勞》,訂名就是出自佛教《八大人覺經》。

總說這上面的語彙,我們細想,如果沒有它,我們講話能表達那樣美好的內容嗎?假如沒有它,我們的文史書籍裡,思想能表達得那樣稱心滿意嗎?所以,現在講復興中華文化的時候,對於佛教的語言文字,給予人間社會、各階層的人士的幫助,可以說是不可限量的。中國人管你士農工商、管你哪一種職業,人間佛教都幫助你講話,幫助你表達情意,幫助你表達思想,這樣的佛教,對你還沒有功勞嗎?人間怎麼能沒有佛教呢?今日人間佛教的流傳,光是名詞,如梁啟超所說,就增加了三萬四千個詞彙,假如沒有這許多語句,大家講話能方便嗎?

這些都說明了人間佛教確實已經走入社會、融入生活,甚至可以說,這是人間佛教長期以來,堅持以文化弘揚佛教,重視以文字傳播佛教的一大成就。

俗語說:「世間好語佛說盡。」在這個注重交流的時代,如果我們能夠多多運用佛教美好的詞彙來與人溝通,所謂「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每日口出妙香,猶如春風拂面,這就是人間佛教最美的語言文字了。(本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