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受少子化衝擊,各大學近年拚命招收境外生,目前總數已突破十一萬人。因境外生來台前,難取得大學相關資訊,導致常選錯科系,進而轉系或休學。IOH開放經驗平台特設「港澳僑外陸生專區」,邀十二國境外生用母語錄製影片,分享來台求學經驗及科系、課程特色,鼓勵各地僑外生來台逐夢。
十八日就要寄大學學測成績單,但科系要怎麼挑?IOH平台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舉行百人線上直播諮詢,邀請約五百位大學生在平台上進行為期五天的Q&A,高中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上線提問。
由麻省理工學院碩士莊智超自創的IOH平台,邀在世界各地求學的人,錄製演講並透過網路分享就學經驗、申請過程、獎學金資源等問題,讓有興趣留學海外的學子,能深入了解第一手資訊。在IOH港澳陸僑外生專區中,已錄製港澳、大陸、韓國、馬來西亞等十二國學生、共四十部在台求學的經驗分享影片。
莊智超表示,先前有位馬來西亞的學生來信,提到因華僑在當地念的是獨立中學,學歷不被馬國大學承認,有些人選擇到台灣念大學。但因資訊難取得,可能念到跟想像中有差異的系所,只好選擇轉系,且是「很普遍」的現象。
莊智超說,以往僑外生想來台讀書,只能透過口耳相傳,若沒學長姐來台念過書,便毫無人脈;學校官方網站,也從未介紹「活生生的故事」。
來自越南的陳氏碧泉,就讀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因兒時曾在街坊中目睹家庭暴力,選擇以此作為研究主題,透過田野調查,探討越南傳統文化如何影響家暴受害者的行為與法律效果。研究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學會用知識及溫暖的心去看待社會。
來自馬來西亞的羅文宏,畢業於東吳音樂系。講座中,他提醒學弟妹在音樂系學習團隊合作與自律的重要。他還提到,在馬來西亞吸管稱為「水草」,當他在台灣跟飲料店要「水草」時,對方還誤以為他走錯地方買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