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竹北訊】新竹縣水上救生協會成立二十多年,每年五至九月,在縣內四處水域默默付出,平均每年有二十餘起水上救生,二十多年來至少救了三、四百人;去年獲消防署考評績效優等,並補助經費,會員們對辛勤付出獲得肯定,相當興奮。
這群「水域警察」在縣內各水域默默付出,有掌聲,也有噓聲,主要是他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善意提醒,但有的遊客不領情,甚至嘲諷、漫罵,但他們不以為意,每年五至九月,仍在新竹縣境內的危險水域駐點,勸導民眾注意戲水安全。
救難人員表示,他們最難過的是,不聽勸阻的遊客執意下水,他們沒有執法權,只能盡力。曾發生不聽勸的遊客下水沒幾分鐘就喪命的意外。
水上救生協會會長陳仁宗表示,例如去年內灣就有年輕人在溪床戲水,當時駐點人員曾提醒,水域有深潭,但年輕人不聽,還站在大石塊上跳水,不幸溺斃。
新竹縣水上救生協會每年辦四個梯次救生訓練,參加人員要接受八十五小時訓練。「我們教一個人會救生,等於是救了一個人」陳仁宗說,救生比游泳重要,即使來協會學習救生技巧的有不少是學生,還無法馬上投入義工行列,但只要會救生,至少可自救,多一份保障。
陳仁宗說,投入協會十多年,最大感慨是經費不足,籌措經費是幹部沈重負擔;幸好去年獲政府補助三十萬,至少能添購救生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