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人生22 永遠做自己的搖滾傳奇 大衛鮑伊

文╱楊慧莉 |2016.01.30
1965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大衛鮑伊,一個台灣許多四到六年級生所熟知的樂壇奇才,於本月十一日驟逝,令全球喜愛他的樂迷們唏噓不已。鮑伊的音樂在上個世紀七、八○年代紅極一時,並以強烈的視覺形象將時尚帶進樂壇,影響至今的流行樂發展。除了音樂表演,鮑伊也演戲、畫畫,涉足其他藝文領域;離世前兩天,還發行了此生的最後一張專輯,作為告別禮,將對藝術的熱情發揮到淋漓盡致,至死方休。今天,我們就來回顧這位樂界文藝復興人璀璨的一生和影響。

生命軌跡
熱愛藝術 從一而終

大衛.鮑伊(David Bowie, 1947-2016)原名大衛.瓊斯(David Robert Jones),生於倫敦;從小就喜愛表演,夢想成為藝術家。有一回,他父親抱回一堆四、五○年代美國當紅歌手的唱片,在播放中,讓鮑伊的音樂細胞整個活轉過來,聆聽中,尤其深受貓王的影響。

為圓夢拜師學藝

九歲時,鮑伊看到美國創作樂手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在電影中吹薩克斯風的酷樣,就決定步小理查德的後塵。他父親買了一支薩克斯風給他,他找到當時倫敦最紅的薩克斯樂手羅尼.羅斯(Ronnie Ross),請對方教他吹奏這種樂器。

鮑伊打電話給羅斯,自我介紹說:「我叫大衛.瓊斯,我爸幫我買了一支薩克斯風,請你教我怎麼吹。」羅斯用藍領階級粗獷的嗓音說:「我是爵士樂手,不教吹奏。」鮑伊央求著:「但我好想學。」不敵鮑伊的溫情攻勢,羅斯讓鮑伊周末早晨到他家學吹奏,一學就是三、四個月。

青少年時期,一次校園鬥毆事件造成鮑伊的左眼永久性受傷,擴張的瞳孔使雙眼顏色不一,讓鮑伊的外表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顯得與眾不同。

開啟華麗搖滾期

十五歲時,鮑伊組成了第一支搖滾樂隊「Kon-rads」,由於樂隊成員不固定等因素,他最後退出,加入了其他樂隊。

一九六九年,鮑伊憑藉一曲《太空怪人》嶄露頭角,打響知名度。此曲的創作靈感來自一部科幻片,描述太空人「湯姆少校」迷失在宇宙的故事。由於發行時間適逢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此曲的應景意義可見一斑。

三年後歷經更多的探索和嘗試,鮑伊於一九七二年以火星中性人「Ziggy Stardust」的形象出現,也同時宣告了華麗搖滾期的到來。成名後,他邀請當年的薩克斯風老師羅斯出席一場表演,並讓老師當場獨奏了一曲。結束後,他以火星中性人形象現身,跟老師打招呼。老師見到當紅炸子雞,不疑有「他」,早就忘了當年那個跟他拜師學藝的小毛頭。鮑伊便提醒老師:「我叫大衛.瓊斯,我爸幫我買了一支薩克斯風……」羅斯聽後喜出望外:「我的天啊!原來是你!」

搖滾界的變色龍

鮑伊外觀華麗和雌雄同體的火星人形象,根據傳記作家大衛.伯克利的說法,「挑戰了當時搖滾樂的核心價值觀,創造了或許是流行文化中最為突出的偶像崇拜。」而此形象經事後證明,不過只是鮑伊音樂生涯中不斷在音樂和形象上創新的一個開始。

之後,從音樂風格、服裝打扮到表演類型,鮑伊都不斷創新求變。他的樂風難以定論,混搭了當時流行的各種樂風,包括華麗搖滾、龐克、爵士、電子音樂、重金屬音樂,甚至自創「塑膠靈魂樂」。

此外,他還讓形象隨著樂風而變。於是,觀眾或見他頂著火紅羽毛剪頭髮、彩色閃電的「火星人」妝扮,或發現他西裝筆挺、一派高雅姿態的「瘦白公爵」造型。百變形象讓他有了「搖滾變色龍」的封號。當把表演帶進樂壇,他「讓遙滾樂變得更像一種姿態」,甚至「覺得自己更像一個演員,而不是一個搖滾歌手」。

樂界文藝復興人

除了加進表演的元素,鮑伊也注入了時尚的語彙,讓搖滾樂更有「看」頭。然而,他不僅善用時尚,還大膽創新,誠如他在一九七二年音樂事業漸入鼎盛時期所傳達的野心:「我不想一輩子只當個搖滾樂手。」

除了在時尚業大顯身手,鮑伊還同時參與電影演出。近幾年,在詞曲創作人、唱片製作人、演員等身分之外,他又多了其他身分:網站板主、設計師、攝影師、畫家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鮑伊還於一九九七年為金融業挹注了一股創新的力量,他發行「鮑伊債券」,成為利用債券讓自己作品發揮財力的首例。

二○○四年,鮑伊因心臟病發作宣布退隱。十年後,他再度出擊,推出了專輯《翌日》,帶給聽眾另一個穩重而優雅的自己。該年, 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大衛.鮑伊是」(David Bowie Is)的回顧展,肯定他在流行文化非聲音藝術領域取得的大師級成就。此展也一舉鞏固了他在流行文化史上的地位。

新專輯別具意義

本月八日,鮑伊於六十九歲生日當天發行有爵士樂風的新專輯《黯黑之星》。唱片甫出,直衝英國iTunes銷售排行榜冠軍,證明寶刀未老,在串起新舊樂迷間凸顯其音樂不退流行的經典性。

專輯發行兩天後,鮑伊辭世。在此之前,他透過最後一曲《Lazarus》的音樂影片與世人告別:「你望上這兒,我在天堂」,以此留下了最後的藝術身影。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鮑伊以行動做到有始有終。


藝文影響
混搭先驅 引領潮流

鮑伊在縱橫四十年的音樂生涯中,藉由不斷創新和混搭,給當時的樂壇注入了活力,甚至形塑出今天的流行樂樣貌。他影響無數後輩音樂人,最明顯的後繼者莫過於穿古怪服裝、玩性別遊戲的女神卡卡。

以下是他最為人記得且持續不墜的影響力:

雌雄同體:鮑伊創造了「雌雄同體」的表演藝術,這在保守的七○年代堪稱前衛;此外,還曾於受訪時坦承自己的雙性向。他的表演啟發了許多後進表演者,突破性別限制的枷鎖;他的性別取向讓美國男歌手亞當.蘭伯特(Adam Lambert)讚嘆:「他是樂壇第一位突破性別教條思想的搖滾明星。」

百變形象:時尚界常稱頌鮑伊所創造的華麗風格。他的舞台百變形象,以肉身不斷重塑各種角色分身:太空人、火星人、瘦白公爵,結合時尚、舞台設計等行動的表演藝術啟發多位頂尖設計師和流行樂手,如女神卡卡。卡卡曾這麼形容鮑伊:「他就像外星人王子,主宰我的世界。早上醒來,我都會想:『鮑伊會怎麼做?』他所創造的事物表達了自己,也保護了自己的人格。」

戲劇十足︰美國創作女歌手聖文森(St. Vincent)看了鮑伊於一九七四年的某個表演,就決定把自己的頭髮漂白,並如此評論鮑伊:「他好戲劇化,讓人想到莎士比亞的戲劇,難怪他出生在英國。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是,你可當個變形者,但絕不能讓人以某個形象定義你。」

科幻精神:鮑伊將外太空和外星人故事情節融入音樂的做法,啟發了像賈奈兒.夢內(Janelle Monáe)這類喜歡將機器人和反烏托邦人物放進作品裡的藝人。夢內曾說:「鮑伊是我音樂基因裡的一部分……他超凡入聖,是真正的時間旅者。」

反芻文化
突破框架 活出自我

鮑伊的音樂表演令人目眩,但所創造的世界絕不只是流於表象。他的歌曲常以「局外人」為主題,包括迷失在太空的「湯姆少校」、外星人、不適應社會的人;七○年代後期的作品鼓舞人心,極具內省意義。

歌曲具批判意義

鮑伊曾說:「我並不是一個創新者,我其實只是一台複印機。我把餵給我的東西再吐出來。」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他吸納文化餵養他的一切東西,再透過反芻,提出批判,從性別對立、政治議題到偷窺、買春等。

因此,他的作品向來針砭時弊。舉例而言,八○年發行的一首專輯歌曲《時尚》就諷刺人們盲目追逐流行的現象。鮑伊的作品反映現實,以「百變造型」掙脫社會加諸於人的各種限制,從性別思想教條到各種社會框架。

百變造型的背後

前陣子,倫敦知名大學教授威爾.布魯克(Will Brooker)為了了解鮑伊的思想和創作,花一年時間體驗成為傳奇歌手的感覺。他打扮成鮑伊過去的經典造型、仿效他的飲食習慣、去他曾到過的地方、看他讀過的書。

然而,鮑伊的心思並不複雜和難懂。他曾在雜誌專訪中透露自己在百變造型、突破各種社會限制的背後,只有一個單純的信念,那就是做自己,一如他在早期一曲《流沙》中所唱:「我不是一個先知,或是石器時代的人,我只是一個擁有潛力成為超人的凡人:我用自己的方式活著。」人生在世,總有各種加諸在身上的世俗包袱,讓人低頭;能掙脫這些束縛,活出自我本色的人畢竟不多,但鮑伊做到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