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史帝夫賈伯斯》 蘋果的魅力

文/吳孟樵 |2016.01.23
2690觀看次
字級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加上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與英國影帝麥可.法斯賓達詮釋,是吸引影迷的組合。電影《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取材自華特.艾薩克森所寫的《賈伯斯傳》一書。這本書是由賈伯斯親自授權並主動提供資料。圖/UIP提供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加上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與英國影帝麥可.法斯賓達詮釋,是吸引影迷的組合。電影《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取材自華特.艾薩克森所寫的《賈伯斯傳》一書。這本書是由賈伯斯親自授權並主動提供資料。圖/UIP提供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加上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與英國影帝麥可.法斯賓達詮釋,是吸引影迷的組合。電影《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取材自華特.艾薩克森所寫的《賈伯斯傳》一書。這本書是由賈伯斯親自授權並主動提供資料。圖/UIP提供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加上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與英國影帝麥可.法斯賓達詮釋,是吸引影迷的組合。電影《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取材自華特.艾薩克森所寫的《賈伯斯傳》一書。這本書是由賈伯斯親自授權並主動提供資料。圖/UIP提供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加上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與英國影帝麥可.法斯賓達詮釋,是吸引影迷的組合。電影《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取材自華特.艾薩克森所寫的《賈伯斯傳》一書。這本書是由賈伯斯親自授權並主動提供資料。圖/UIP提供

文/吳孟樵 圖/UIP提供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故事,加上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與英國影帝麥可.法斯賓達詮釋,是吸引影迷的組合。電影《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取材自華特.艾薩克森所寫的《賈伯斯傳》一書。這本書是由賈伯斯親自授權並主動提供資料。賈伯斯直至去世前都沒有提出修改意見,甚至是沒有親自看過。可見是充分給予作者採訪權與寫作權。

電影集中在蘋果三個指標性產品的發表會,影片結束於一九九八年iMAC電腦的問世。賈伯斯在蘋果任內歷經大起大落、又大起的過程,還有與大學時代的女友生下的女兒麗莎之間的父女情結是影片重點。

看書,從內文中可感受他對身邊的人幾近刻薄寡恩;在電影裡,可以看到他善於應付媒體公關,也被同事質疑:「你不會寫程式,不是設計師,也不是工程師,你憑什麼當上執行長。」他對藝術的敏銳度與堅持近乎強迫症,以藝術指導科技產品,引起市場驚豔。蘋果筆電在多部西方電影畫面的曝光率超高。即使他二○一一年去世,至今影響力仍不絕,每回推出新產品,便形成搶購熱潮。

剪接手法快速流暢

導演丹尼.鮑伊的名作有《猜火車》、《海灘》、《二十八天毀滅倒數》、《一百二十七小時》,也曾以賣座極佳的《貧民百萬富翁》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貧民百萬富翁》快速流暢的剪接手法是丹尼.鮑伊的特色。在新片《史帝夫賈伯斯》依然可見到快節奏。但是,若沒看過書本《賈伯斯傳》,較難消化賈伯斯與同事的奮鬥歷程、他的情愛關係,以及被領養的因緣,他的生父是敘利亞人,他曾在生父開的餐廳與生父見過面握過手,但生父毫不知情。這些家庭背景,其實都在在影響賈伯斯的情感態度。

影片的對話很多,賈伯斯的忙碌是分秒緊湊。凱特.溫斯蕾飾演麥金塔的市場總監裘安娜.霍夫曼,與他交情極好,是得力助手。塞斯.羅根飾演蘋果公司合夥創始人史帝夫.沃茲尼克。賈伯斯與女兒,在女兒麗莎從五歲至十九歲的對談最為吸引人。

尤其是父女倆在停車場的對話,賈伯斯拿出麗莎五歲時以電腦所畫的圖,顯示出賈伯斯身為父親對女兒的珍惜。父女之間多年的衝突,以及女兒長期接受心理諮商的痛苦心靈,至此,應可化解當年賈伯斯不認女兒的長年疙瘩了。

我們團隊都是嬉皮

電影最後一場是發表會上,賈伯斯身穿高領黑衣藍色牛仔褲(年輕時是白襯衫),麥可.法斯賓達除了身高沒有賈伯斯的高度外,神情極為相似。當他眼睛看著後台的女兒,將親情提高為此片的內在靈魂。

二○一三年以《賈伯斯傳》一書為素材改編,由艾希頓.庫奇主演的電影《賈伯斯》(Jobs)雖是照著書本的故事節奏進行,卻拍得很零碎,倒是艾希頓.庫奇走路的姿態完全仿照賈伯斯,唯妙唯肖。

二○一二年推出的紀錄片《賈伯斯:遺失的訪問》是神祕消失十六年的訪問影片曝光。內有賈伯斯與比爾.蓋茲的訪談實錄。他倆曾是事業夥伴,也是同業的勁敵。賈伯斯引用披頭四的話,談他與比爾.蓋茲的關係:「你我共有的記憶的記憶比前方的路更長遠。」

紀錄片裡的節目訪談人問賈伯斯:「你是嬉皮?還是書呆子?」賈伯斯回答:「嬉皮!我們團隊都是嬉皮。」

賈伯斯童年時,曾把石頭放入碎石機器研磨,研磨後的石頭變成圓滑與光亮,這影響他後來用人的原則。十七歲那年,賈伯斯記住了一段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去過日子,總有一天你的假設會成為現實。」所以在他年少時,就一直告誡自己:生命是短暫的,不久以後我們都將走到盡頭。思考生死,使得他對於能夠超越有形物質,或者形而上的學說極感興趣,也開始注意到比知覺及意識更高的層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