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玄
初看到《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的預告片,以為是美國作家梅爾維爾(Hermann Melville)那部著名的《白鯨記》(Moby Dick)又重新改編成電影了。《白鯨記》改編成電影已四次,筆者小時候看的是一九五六年由當時知名的影星葛里哥萊.畢克主演,仍記得那時還為電影裡緊張刺激情節所震撼,無法接受心目中一向扮演正義角色(如《梅崗城故事》)的葛里哥萊.畢克在片中演繹瘋狂的亞哈船長。
二○一五年底才上映的《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並非《白鯨記》的重拍,故事卻有一點關聯,形成小說中敘寫作家創作的故事,就相當有趣了。原來這部電影是根據美國當代小說家菲爾布利克(Nathaniel Philbrick)的小說《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改編的,這部小說曾於二○○○年得到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大導演朗霍華將這個故事拍得情節動人,場面浩大。
影片敘述埃塞克斯捕鯨船出海作業,遭遇一巨大白鯨碰撞而發生船難的故事;船沉後,倖存的船員擠在三艘小船,在海上漂流九十多天,經歷了病痛、饑餓,甚至不得不吃往生夥伴屍體,非常悲慘。
與梅爾維爾有關的是,在電影中,他是聽到埃塞克斯遇到大白鯨攻擊的事件,而去打聽唯一生存船員的住處,給他金錢,請他講述船難故事。這段故事,讓梅爾維爾寫出《白鯨記》的小說,但故事的情節,卻著重在梅爾維爾另外創造出來的亞哈船長,為報白鯨曾讓他失去一條腿之仇,而一心要與白鯨搏鬥的故事。
這部《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當然也有捕鯨的驚險場面,技術呈現也比六十年前的《白鯨記》更逼真了,但筆者覺得,人性和海上求生存的描述,或許更值得觀看,十九世紀歐洲為獲取點燈燃料——鯨油,而大量捕鯨,導致魚源枯竭,應該也是這部電影給予觀眾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