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這一年,大家依然在苦悶的經濟環境中苦撐,雖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都持續著,但是一股求變的心情在社會脈動中隱隱浮現。今年的年度代表字是「換」,已充分說明了這種心情。
回顧這一年,國際經濟持續不景氣,敘利亞內戰引發的難民潮在歐洲掀起風暴,也影響了歐洲國家內部情勢的更張。法國和英國的選舉,都反映了歐盟國家閉關自守的心態,反倒是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開放作風,贏得國際喝采。但是隨著敘利亞內戰情勢的緊繃,伊斯蘭國在世界各地的恐怖攻擊行動,也引起國際的恐慌。歐洲國家由於立場和利益的不同,對付伊斯蘭國的態度也始終難以一致,尤其是中美俄等大國。
國內的情況從年初開始,六都的新任首長上任,都引發些許政權交替的風波。柯文哲一上任就針對前朝郝龍斌的所謂五大BOT案進行調查,雖然一時之間獲得高民意的支持,但後來多因證據不足反而井底掀波,造成大巨蛋停擺,其他所謂的「弊案」也多不了了之。台中市林佳龍也是以檢討前朝胡志強的政策作為首要工作,左打台灣塔右打BRT。這些做法雖然引來爭議,但還好一年下來,民意的支持度都還上揚。
爭議較大的是台南市長賴清德,為了和議長李全教的涉賄弊案對陣,索性不進議會;但因登革熱疫情不斷升溫,最後在輿論的敦促下重返議會,不過也因此被監察院彈劾,彈劾的案由是「首開地方自治史上官員集體不進議會惡例」。
年中最引發民眾爭議的是頂新黑心油事件,在經過一年的審理之後居然被判無罪,民間又發起拒買頂新產品的滅頂風潮。畢竟,司法的判決在今年也完全無法符合民眾的期待,如日月光汙水案無罪、遠雄合宜住宅行賄案趙藤雄二審改判二年緩刑五年罰兩億,這些轟動社會的重大案件,法院都重重舉起、輕輕放下,也難怪司法公信備受質疑。
不過從第四季之後,選舉的風潮熱烈起來,尤以執政的國民黨始終推不出人來引起各方關切,最後拋磚引玉的洪秀柱站出來之後,從她破磚到獲黨提名,一路高潮迭起,但因為國民黨內鬥方酣,又在最後關頭換柱,取而代之的朱立倫不但聲勢沒看漲,反而因之後提王金平當不分區第一名、選王如玄當副手引發軍宅風波,使得朱立倫的總統之路愈來愈遙遠。
兩岸關係從去年九合一選後就陷入觀望狀態,大陸方面眼看服貿無法過關,貨貿、兩岸互設辦事處等議案也就不急了。隨著中美之間南海議題升溫,相隔六十餘年的兩岸關係卻意外轉個大彎,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馬習會」不僅國際矚目,也拋下了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定海神針。兩岸年度漢字選出了「和」,馬習會就是最大的象徵。
揮別陰霾過後,大家心中都有一股想要改變、突破的企求,年度代表的「換」字或許已經為大選做好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