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紅磚屋的嘆息

 |2015.12.30
1677觀看次
字級

宜蘭市歷史建築「紅磚屋」,由黃春明開設「百果樹咖啡館」,演出兒童劇,邀藝文人士朗讀,放電影,成文化勝地。日前縣議員質疑「不用繳租金,還接受補助」,刪除預算。黃春明決定歇業,三十一日辦「熄燈趴」,藝文界一百位文化人串連發表聲明,批評政客輕視藝術,藝文界發出深沉抗議。

紅磚屋長期經營不善;三年前改委黃春明成立的黃大魚兒童劇團經營管理,才活絡起來。宜蘭縣政府每年花費九十餘萬,得到一個台灣人共同記憶的作家黃春明,以及他現身說故事的奇幻空間,讓一幢一九三○年代的老屋子產生新意義。

這位仍受罹癌之苦的老作家,為故鄉從文學、劇團到文化基地的數十年付出,如此豐富價值卻被議員質疑不符「地方文創產業及創意競賽企畫」,「獨厚」、「不公平」,顯見政客對文化影響力的忽視與價值的錯估。

包括陳若曦、吳晟、小野、張曉風、席幕蓉等百位文化人,在三十一日守候紅磚屋跨年,這個陣容的重量必當「鎮壓」輕忽文化的政客。但要長期改善「文化屈從於文創產業的買辦概念」的現象,還有待努力。

前此桃園縣議員呂淑真質詢文化局預算,對「鍾肇政文學獎」提出疑問,不了解為什麼要辦這個獎,不僅問了「這個人是誰?」還質疑鍾肇政既然還活者,為什麼要辦文學獎和設立「鍾肇政文學園區」。

黃春明、鍾肇政都是台灣文學史的標竿人物,對各自故鄉始終懷抱深厚情感。兩位老作家窮盡一生付出,晚年卻換來不堪對待,議員的無知掌摑了鍾肇政以文學對桃園客家土地的貢獻。更諷刺的是,黃春明剛獲得「宜蘭文化獎」,感慨自己得到故鄉肯定,說:「能獲得故鄉的獎,代表故鄉的人懂得他的作品,比得諾貝爾獎還高興」,言猶在耳,而政客就「潑了冷水」。

百位文化人發表的聲明中說,「在百果樹聽故事長大的孩子,記憶裡將永遠帶著這間屋子。」百果樹紅磚屋留給太多人美好的回憶,在思考問題時,不免摻雜了感情的因素。預算被刪,縣政府發動募資搶救,擴大訴諸民意的力量,但這時反而要更小心,避免流於政治操作。

此事起源於有人向議員爆料:原合約「丟丟噹廣場」委託黃大魚劇團管理,但縣政府也可以使用,後來雙方租借場地辦活動常鬧雙包,所以縣府發文通知該團已分立電表,將「丟丟噹廣場」收回管理,但是之後該團仍私自收費出租場地。黃大魚劇團對這件事處理態度強硬,因而爆發不滿,導致爆料。

有爭議,就不能僅從「輕忽文化」角度看事情。主張刪預算的縣議員說,不應無視縣府諸多不合理預算支用情形。縣內其他歷史建物委外經營,都有收取權利金。紅磚屋變成特例,排擠對其他文化大師的補助,如音樂家張月娥及表演者廖瓊枝。

議員說詞也看似言之有理。地方人士指出,宜蘭縣政府三年前如依採購法的程序走,就不會有今天的問題。因此,這件事正好可讓大家沉澱下來,冷靜思考法制面,如何做到沒爭議,普遍保護文化資產,才能讓「城市因文化而偉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