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鹿野苑

文與圖/梁國興 |2015.12.23
1585觀看次
字級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3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圖4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5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6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8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1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2 圖/梁國興
【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圖7 圖/梁國興

文與圖/梁國興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長途步行近三百公里來到了鹿野苑,找到了原來和他一起的五位修行者,他們是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時遇到的。世尊為其開示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有所證悟,隨即一起出家為僧,是佛教史上說的「五比丘」與「初轉法輪」(圖❶)。佛教講的「三寶」,即佛、法、僧在此具足。五比丘最後證得阿羅漢果,他們是憍陳如、跋提迦、衛跋、摩訶那摩及阿說示尊者。

世尊也度化了富家子弟耶舍及其五十四位好友,同樣證得阿羅漢果位,僧團擴大到六十人。佛陀鼓勵僧侶們要從鹿野苑走出去度眾生,到各國弘法;佛教法輪從此轉動起來,一直轉到現在。

西元三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佛教中心,在貴霜和笈多王朝時期,更盛極一時。唐朝高僧玄奘於西元七世紀來到這裡,見證了佛教在鹿野苑的盛況(圖❷)。

十二世紀後期,鹿野苑遭回教突厥軍的劫掠,一瞬間所有建築被入侵者破壞殆盡,夷為平地,只有達美克佛塔在廢墟中保存了下來。

達美克塔

達美克塔(圖❸)是鹿野苑的象徵。此塔高達三十九公尺,直徑逾二十八公尺,屬留存極少的阿育王時期建築。此塔首建於孔雀王朝,在笈多王朝時曾經重修。

它是遺址內最壯觀的建築,是一座實心的圓筒狀建築,高約三十三公尺,底部直徑約二十八公尺,地基則深入地底三至五公尺。上半部是圓筒狀的紅磚建築,下半部則完全是由巨大的石塊所包圍,略呈八角形,面上都雕鑿了內凹的佛龕,佛像如今早已無影無蹤了。從塔身殘存的雕刻看來,整座大塔周邊曾經浮雕著許多花草、人物、飛鳥及幾何圖形(圖❹)。

喬堪祗塔

距離鹿野苑遺址公園西南約一公里處,就是五比丘迎佛塔(圖❺),建於笈多王朝,原為覆鉢型,頂端的八角亭是莫臥爾帝國時(十六世紀)所增建。

法王塔

在達美克塔西方不遠處,有一座磚造的圓形高臺遺址。這是一座覆鉢式古塔的基座,其底座直徑約十三點五公尺,應該是一座十分壯觀的大塔,歷史家認為這裡應該就是標示著世尊初轉法輪之地的「法王塔」。

在十九世紀英國考古學家康寧漢努力的挖掘下,遭受重擊毀滅的鹿野苑重見光明。康寧漢在法王塔塔基下,居然挖出了許多佛教雕像及石板,以及藏有佛舍利遺骨大理石舍利罐,珍珠,寶石及金銀耳環等。更發現了兩座巨大雕像,其中一尊是紅砂岩菩薩像,應屬於貴霜王朝時期的作品(圖❻);另一尊為笈多王朝時期的佛陀初轉法輪像,神情平和寧靜,造型流暢優雅,是目前鹿野苑博物館中最著名的雕像。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雖然被破壞了,但底部仍然留在原址。原來的柱高達十多公尺,柱頭雕有四面獅像(圖❼),該獅像現被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目前這段柱頭(兩公尺多)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中(圖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