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育的天空 潮厝華德福的在地關懷 文/陳復 |2015.12.21 語音朗讀 46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多元教育的天空 圖/潮厝華德福提供 多元教育的天空 圖/潮厝華德福提供 多元教育的天空 圖/張家樂 文/陳復 圖/潮厝華德福提供 很難想像在雲林縣褒忠鄉潮厝村裡,竟有個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實驗小學,這間學校原本是榮獲九十八學年度教育部發展特色學校的特優學校,一○○學年度經雲林縣政府規畫,開始辦理華德福教育實驗,一○四學年度奉教育部正式更名為「雲林縣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校名戴上「華德福」三個字的桂冠,一方面是莫大的榮譽,另一方面也是某一種負擔。 因為潮厝是個農村,地方父老忽然發現熟悉的學校被加上自己不熟悉的名詞,那是種很難言說的心理衝擊。聽說這間學校不考試,第一年學生頗有流失,經由廖宏彬校長率領教師認真耕耘,希望模糊彼此界線,該校的各種慶典也都會邀請鄉親們參與。鄉親們看見有人竟大老遠地從台中開車來潮厝上學,除了覺得不可思議外,也開始慢慢接觸華德福,從初始的陌生、好奇到接受。從第三年開始,學生人數漸漸回流,「潮厝華德福」的學校特色終於被看見。 如同其他的華德福學校,潮厝華德福基於人智學(Anthropophy)的理念,希望採取健康平衡的方式,鼓勵孩子在意志、情感與思考三層面做全方位的發展,而能夠自我主宰,成為內在自由的人,並經由慢學,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熱忱,最終能清晰定義自己的目標,指導自己的生活。 廖宏彬校長說,作為體制內轉型的學校,他帶著學校老師自費到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參加師資培訓,裨益教師對華德福教育有更深刻的認識。一般公立學校教師特別在意的鐘點與時數問題,這裡從來不曾發生過。這裡的老師沒人喊辛苦,也不在意有沒有補休或加班費,甚至,實習教師寒暑假沒薪水都還主動來工作,大家自編教材、聚會討論教學。這些無怨無悔地奉獻,只為帶給孩子更深的感動,從中獲得教學的成就感。 這四年來,潮厝校園風貌最大的改變就是家長的態度。早年家長一般都不會進去學校,如果有老師打電話來說要做家庭訪問,家長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孩子是不是哪裡犯錯了? 然而這幾年來,轉型成潮厝華德福後,廖校長發現校園內的家庭文化開始「華德福化」,這包括家長會積極參與學校工作,甚至進班支援老師與孩子展開各類活動;家長現在也都懂得使用正向語言來跟孩子說話;家長間更形成學習社群,互相交流學習資訊,並適時幫忙照顧彼此的孩子。 許多家庭在學校外面租屋而居,因而形成社區風貌的改變。由於學校日漸蓬勃發展,有些孩子畢業後,希望能夠繼續在此地就讀,於是今年更開辦國中部,招收七年級十二名學生,成為古坑華德福實驗中學的國中分班,這在在都顯示出潮厝華德福如何深受家長的喜愛。 潮厝華德福在校園外跟村民租借農地耕作,目前規畫的農園種植蔬菜與豆類,配合各年級的農耕課或自然日,老師會帶領孩子到農園抓蟲與除草,成熟時要幫忙採收。採收完畢後,大家必須學習如何製作蔬菜煎餅,並將自己的煎餅與同學分享食用。 學校還在校園內設計一座窯,讓孩子將自己種植的地瓜用鋁箔包起來後放進窯內燒烤。很多孩子會跑到窯上,拿著鍋鏟炒菜,原來這座窯的外圍很厚實,上面開個洞口,讓窯內的熱氣上引到洞口,孩子便利用這個洞口烹飪各種創意料理。這些實作課程都能激發孩子的想像,讓他們度過有溫度的童年時光。 潮厝華德福讓本來老舊的農村重新恢復青春洋溢的氣息,師生結合社區營造從事在地關懷,使得華德福不只是教育,更是種生活。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 12月21日早上8:05—8:45,雲林縣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廖宏彬校長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多元教育的天空」暢談潮厝華德福的在地關懷,歡迎收聽。 前一篇文章 徵稿啟事 下一篇文章 婚禮籌畫 交給年輕人吧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快門】 生命之樹【日常幸福】 花開有聲 靜好如初 【悅讀人生】 好二哥【生活快門】小鳥陪你洗手【愛的關鍵字】在家庭生活中學習成長【生活 快門】好鄰居 作者其他文章【幸福心理 會客室】探索佛法 活出理想人生【幸福心理會客室】遷徙的記憶【幸福心理會客室】陳孟杰 扎根歷史教學【幸福心理會客室】教學路上 無愧前行【幸福心理會客室】悠遊歷史 探索真相【幸福心理會客室】 理想的國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