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總統大選的倒數時刻,美國宣布通過對台灣的軍購案,總價十八點三一億美元。這四年來首樁的軍購案,因此屆立法院已經結束,並未受到太大關注。
十八點三一億美元並不是小數目,折合台幣約五百八十五點九二億。我們並非說國家安全可以忽略,只是這樣高額的支出,來自我們每一個國民的血汗,理應受到更多檢視。
二○○五年,民進黨執政時,驚爆台幣六千零一十八億的巨額對美軍購案,被質疑是陳水扁私下對布希的承諾,以此交換美國掩蓋三一九槍擊案的真相。除了金額龐大以外,不少專家批評,美國賣給我們的都是過時武器,有些已經停止生產,壞了不知該如何修理,簡直就是「凱子軍購」。
但也有人認為,台灣仍然需要美國軍售,而且還要感謝美國,因為大陸頻頻引用當年與美國共同發表的「八一七公報」,認為美國不應販售武器給台灣。而美國在大陸的壓力下,仍堅持《台灣關係法》幫助台灣自我防衛。
這次美國宣布對台軍售,馬政府第一時間就表示感謝,在野黨的態度也差不多。國防部說,這次軍售包含佩里級巡防艦、方陣快炮、戰術數據鏈路系統及獵雷艦戰系等裝備,將增進國軍的海空戰力。
回顧台灣近年來發生的海上事件,首先就是馬總統第一任甫就職時,日本巡邏艦在釣魚台周遭海域,擊沉台灣聯合號漁船並予以扣押。台灣海巡署接到報案,卻未出手馳援。聯合號漁民遭受日本疲勞審訊,後來台灣民間強力對政府施壓,大陸方面也出面嚴正抗議,日本才軟化讓事件落幕。
另一海上事件是二○一三年五月,菲律賓水警殘忍對台灣廣大興號掃射,造成漁民洪石成魂斷汪洋。事發地點在國際法上屬於公海,菲律賓根本沒有執法的權利。
這次預計要高額買入的武器,將來一旦再遇上與這些國家的海上突發事件,是否可派上用場,保護自己同胞?答案很可能為否。傳美國軍售台灣都有但書,不能使用美製武器來對付美國的鄰國。日本和菲律賓,都是與美國簽有協議的軍事同盟,美國與日本之間的「美日安保」,範圍更涵蓋釣魚台。
這次軍購所謂能強化的「海上作戰」能力,主要是對大陸;但前國防部長李傑曾在立法院答詢時公開說,一旦兩岸開戰,台灣最多支撐兩星期。也許要防止兩岸開戰,應該透過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終止敵對狀態,而當菲律賓、日本、乃至越南與台灣發生海上衝突時,美製武器又未必能用。應否花這麼多錢對美軍購,是下屆總統及國會必須認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