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長照財源的抉擇

 |2015.12.19
1683觀看次
字級

長期照顧服務法通過,長照制度可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就是有待公共資金的積極投入,才得以推展。而朝野對於未來的財源規畫出現歧見。執政黨主張採取類似全民健保制度的保險制,民進黨則主張採稅收制。兩者的利弊得失,值得深入探討,以選出最適合國人需要的長期照護財源。

長期照顧是指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依其個人或其照顧者之需要,所提供之生活支持、協助、社會參與、照顧及相關之醫護照顧服務。隨著人口老化,身心失能者(也就是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的人數和比例也不斷增加;且愈是經濟弱勢、高齡者愈可能失能,愈需要長照服務。若長照制度不健全,必然變成社會問題。

過去的長期照顧制度,由於缺乏公共資金投入,失能者大多仰賴外勞;請不起外勞者,負責照顧的家屬只能在孝道和工作之間天人交戰。如果辭掉工作,就沒有經濟收入;如果工作,又為家中的失能者煩惱,等於是兩頭燃燒的蠟燭。無怪乎,經常看到主要照顧者因為不堪身心和經濟的負荷,而和失能者共赴黃泉的悲劇。

因此,長照市場的存在或成長,和長照制度的可長可久,最關鍵的因素是穩定的「公共資金」的不斷投入。

稅收制的優點是簡便,從既有的稅收中指定哪些稅目來支應長照服務;但這也是它的最大缺點。因為長照制度等於是政府新增加的政務,當然必須有「新」的稅收來支應。國內目前的租稅負擔率偏低,稅收根本就不足以支應政府的經常政務需要。長期以來連年赤字,債台高築,財政已非常困窘,因此本來就沒有空間可以挹注於如此龐大的需求。

即使早期可以稅收支應,如民進黨所主張的「遺產及贈與稅」,每年只有區區一百二十億元而已,大概只能當作長照制度的「開辦費」,無法因應高齡化的社會需求,短期內又要為「錢從哪裡來」頭痛。長期之下,除非有加稅措施,否則財源必然嚴重不足,當然也會威脅到長照制度的永續發展。更何況,長照的特性就是「長期」,政府稅收不足,又如何和長照制度的需求作長期抗戰?

稅收制因為缺乏明確的權利、義務對應關係,極可能造成浪費或濫用公共財源的現象;相對地,採取保險制度(例如全民健保)參與者必須投保,權利、義務清楚對應,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財務上比較容易實現「自給自足」,較能永續經營。相信這也是政府在全民健保實施得頗獲國際好評之後,希望在參照健保的收費機制,來推動長照保險的理由。

保險制一樣可以實現「所得重分配」的功能。在保費的收取上,健保本來就有「紓困」機制,對於經濟弱勢者給予補助,而且保費收入仍然可採累進的設計,高所得者相對繳納較多的保費。

可見長照保險一樣可以涵蓋各類所得,也可以實現累進的收費機制,當然也有助於改善所得分配。

我們呼籲朝野政黨拋棄成見,支持長照保險制度。但為了避免保費負擔初期太重,不妨以保險制為主,如有財源不足部分,可以用累進性的稅收(例如遺贈稅、奢侈稅、房產稅等等)彌補缺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