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總統大選選情冷颼颼,堪比籠罩全台的冷氣團;藍綠陣營互相攻擊對方參選人的財產問題,對政見則毫無具體論述,一場總統選舉搞得烏煙瘴氣,正如台灣上空的霧霾。這樣的大選現象,是歷年僅見。但選民仍不能放棄仔細觀察、嚴格監督的權力。其中,各黨正副總統候選人的行事作風與言行,更應關注。
投票期近,目前兩黨最有興趣的話題,不是政經、文教、社會議題與政策;最吸引人的,除了已漸降溫的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王如玄的軍宅爭議之外;當屬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炒地」風波。蔡英文一貫的冷處理,輕描淡寫的說一切依法申報、對方資料不實。這種回應,和當初王如玄一開始面對軍宅問題時,幾乎如出一轍。
但蔡英文的炒地和王如玄的軍宅最大的不同是,當初民進黨對王如玄的爆料,很少提出具體證據,只是籠統的某年、某地、買過幾戶(後來證明,很多根本沒有交易)。但藍營目前對蔡英文的炒地疑雲,則是蔡自己的財產申報、地籍資料等公文書登載,地目、時間、持有人等一應俱全。相較之下,藍營的爆料「有所本」與「含金量」也高得多。
如比照王如玄的處理模式,此時應該是蔡英文公布被質疑的所謂「炒地」的各種具體資料,包括成交價格與獲利總額。然而,蔡英文不但不願公布,連面對媒體詢問時,都充滿了不耐,甚至當面拒絕回答,要媒體「這一題不要問,下一題」。這是標準的威權心態:我不想回答的,媒體就不要問!對一再否認不是「躺著選」、辛苦跑行程、標榜成立公開透明溝通政府的總統參選人而言,倒真是少見的霸氣。
人民並不想看到一場大選議題搞成現今這種格調;但蔡主席或該想想,當初黨內人士對王如玄的軍宅問題,如排山倒海的攻擊爆料時,她可曾稍加約束、要黨內人士「這一題不要問」。如今,藍營炮製綠營走出來的模式,開始檢視蔡英文的財產問題,只能說是現世報,蔡英文必須概括承受。
再看看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陳建仁出身政治世家,本身學養俱優,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還當過衛生署署長,這樣的一張履歷表與從政經驗,是歷來少見的副手資歷,相當令外界驚豔。加上他文質彬彬,一登台就讓選民好感度大增。
可惜的是,他對老人安養的一席話,卻讓人大吃一驚,也暴露了他對老人照顧的心態與政策認知偏差。他日前表示,「把老人送到老人院,與家庭分開,彷彿是痲瘋病患被隔離」。這句話,傷了多少老人與子女的心!如果可能,子女願意把自己的父母送到別處,讓他人照顧嗎?目前的老人院,條件好的比比皆是,怎麼會和痲瘋病院類比?再說,痲瘋病人已經很令人同情,陳建仁這一比喻,不也傷了病人和家屬的心?而反彈最大的,則是安養機構的照護人員,覺得陳建仁的發言,完全抹煞了他們的努力與付出。
奉勸欲取大位者自我要求與檢驗別人不要有寬嚴不同的兩套標準;對重大政策的發言則要謹慎,我們寧可相信是失言,而不是真正的輕視與認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