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發展綠色農業 保障食品安全

執筆人:蔣本基台大環工所教授 |2015.12.18
1738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蔣本基台大環工所教授

最近國內一連串的食安風暴已激起全國民眾關切與恐懼,兢兢業業的上班族無法安心外食,即便自己下廚,也都可能因為少數不良廠商的不道德作為,而吃下黑心食品。因此全民希望政府主導從源頭控制糧食品質,推動發展綠色農業保障食品安全。

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主要透過管理農業資源的方式,永續性的生產以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糧食即經濟的需求,同時兼顧資源供需平衡及環境的良性循環,減少農業生產時造成生態體系的破壞,保持自然環境與經濟,社會利益的平衡,即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生態系生物間相輔相成和相生相剋的現象,發展精緻農業,創造優質生活團隊,提高農業經營效率,強化農產品競爭力,維護環境資源,促進生態和諧。

一般政府在推動新的政策時均會面臨行政、法規、財務、與技術等障礙,在面對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嚴峻挑戰,推動新政策執行困難。綜合國際間成功的經驗與教訓,結合上述建議,政府未來宜架構綠色生態農業,建立主軸策略及具體行動措施;掌握推動綠色農業之經濟誘因、供需分析、消費偏好、生產監督、建立交流平台,提供即時生產決策;建構多元交流達到綠色農業的永續發展;連結氣候與智慧的生態農業提供安全性食品供應源;持續分享農業生產及食品驗證管理,有效規範食品標準化系統。

未來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與食品安全,具體之實施策略如下:

一、構建集成創新監管體制:

通過建置QR code農產品生產追溯資訊系統及驗證平台,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與安心;加強原料來源與食品添加物查核,並要求業者簽訂品質承諾書與主動邀請消費團體參與現場查核;與產地農民合作,增列產品終止驗證規定與辦理主管機關與驗證機構之聯合稽察。

二、發展有機農業科技產業:

透過遴選有機農場密集地區,藉由農村再生—社區總體營造,投入公共建設,結合生產、生活、生態,建構有機村(聚落);建立跨平台資訊流通方式,進行自動化與智慧化管理成效評估;透過巨量資料分析,追蹤食品物流向,可適時調控庫存及外銷量,避免產銷失衡;推動有機農業集中栽培,拓展群聚效益,小地主大佃農機制,輔導農場擴大經營規模,建立有機集團栽培。

三、保障農業食品品質安全:

結合良好農業規範,並在產銷履歷追溯體系中透過整合農糧系統資料庫,建立農民、土地、作物及行政措施整合機制,提供隨手易取的資訊服務;通過各地區農業改良場的有機技術服務團推廣種植技術並協助防治病蟲草害問題;建構農產品互動資訊服務平台,開創從農場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新生產消費信任溝通模式。

四、邁向綠色農業4.0生產力:

整合地理資訊系統、模式、專家決策系統雲端、資訊及通訊科技警示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田間機械工具遙測、田間感測器提高綠色農業生產力 ;生產模式建立與分析與擴充功能提高問題解決效率,並進行系統調校田間測試;整合自動化人機協同採收,空間資訊生產管理決策支援體系,與物聯網資訊服務平台。

綠色農業是重視生產、生活及生態特性的產業,也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對水土資源的保育,生物與生態多樣性的永續,食品安全及國民健康都有重大的效益。通過強化作物的有機栽培整合技術與經營管理,推動活化休耕田政策,擴大經營規模並落實綠色農產品認證管理,拓展綠色農產品行銷通路,同時結合生態、景觀、生活、產業發展與社區文化,開創台灣農村新風貌,朝向建設台灣成為綠色農業島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