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用藥,最快明年六月將改標示在外盒最大面積處。圖/陳雨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公佈「民眾用藥健康素養」調查,四成以上民眾不仔細閱讀藥品外盒及藥袋資訊,三成以上無法完整說出藥品用途,約六成的民眾說不出正在服用藥品的藥名。
食藥署簡任技正祁若鳳表示,為提升民眾用藥安全,明年六月起,生產非處方藥(指示藥、成藥),將分階段實施主成分及含量、適應症、不得使用族群、用法用量、類別和藥商諮詢專線等六類用藥資訊標示新制,強制業者必須標示在藥盒最大面積處。
她說,藥盒新增標示資訊,必須提供QR Code技術,讓視障、銀髮族透過手機掃瞄轉化成語音訊息,了解藥品資訊。
她表示,目前規畫第一階段,實施藥盒強制標示資訊的非處方藥類別,民眾用量大的感冒藥、腸胃藥先上路,未依規定標示將依《藥事法》罰三萬至兩百萬元。
至於新制實施前藥品,賣完為止。另針對眼藥水等藥盒面積較小的非處方藥,食藥署將會再行評估,決定該標哪些必要的資訊。
食藥署提醒民眾「生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用藥前應先充分閱讀說明書,或找一個信賴的社區藥局藥師,讓藥師守護全家人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