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昨天公布全台十六萬民眾肝病篩檢結果,數據顯示,台灣B肝盛行率約百分之十七點三,C肝盛行率約百分之四點四,推估出B肝感染人數約三百零六萬,C肝感染人數約四十二萬,但是肝病高盛行地區多數患者渾然不覺,醫師建議政府將B、C肝防治篩檢列為補助篩檢項目。
民國八十五到九十四年間肝基會共為全台十六萬民眾進行肝病篩檢,篩檢結果分析發現,B肝感染人數大約三百零六萬,C肝感染人數約四十二萬,台大內科醫師陳健弘指出,以年齡層來看,B肝的盛行率約在四十五到五十歲之後達到高峰,之後盛行率開始下降,因為B肝主要是母體垂直感染,大約在五十歲左右會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發病後不久去世,另一個可能原因是體內的B型肝炎濃度降低,以致於無法測出所導致。因此高年齡者,如果發現表面抗原濃度降低了,須進一步了解是否出現肝硬化問題。
而C肝多是成年時期感染,盛行率則隨年齡增長,約每十年盛行率就會增加一倍,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C肝感染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但一般推估與密醫行為、針頭不潔、早年輸血感染有關。
醫師建議,約有一半的C肝患者是輸血感染,建議以前輸過血者,應主動進行肝臟檢查。
肝基會執行長許金川指出,目前二十歲以上為打疫苗者約有一千多萬人,十六萬篩檢率算相當低,且約有三分之二的肝病感染者都是渾然不覺得,因此仍有多數人發病時已經是肝癌末期,建議政府將B、C肝列為政府補助的常規篩檢,將低因罹患肝癌而死亡的風險。
陳健弘則建議,自費肝病抽血檢查,若為B肝帶原、C肝抗原陽性、肝功能、胎兒蛋白指數不正常中的任何一項,則須進一步進行超音波檢查。
許金川指出,肝病患者不要迷信偏方,只要能堅持治療,C型肝炎有五到六成的根治機會。B型肝炎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盡量壓低病毒數量。他說,目前的藥物干擾素可以抑制病毒,並且促進免疫系統,兩管道一同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活性,使得肝發炎數值下降。但是,表面抗原仍然存在,不會消失。而且有部分的病人,在停藥之後又會復發。
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最佳選擇,也是干擾素。約有半數的病人初期會有效。一般認為,C型肝炎病毒的亞型為1b者,對干擾素的反應較差,不幸的是,台灣C型肝炎以此型居多。近年來,越來越多人使用干擾素合併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治療慢性C型肝炎,成效似乎比單獨用干擾素效果來得好。他也呼籲,保肝最重要的是從小接種疫苗、定期篩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