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寺 泥菩薩無聲說法 文/妙熙 |2015.12.10 語音朗讀 35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千手觀音 圖/妙熙 醉羅漢與迎賓羅漢 圖/妙熙 啞羅漢 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雙林寺正門口圖/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圖/妙熙 文/妙熙 ■泥菩薩一詞,給人感覺相當脆弱,遇上了水便化作春泥,一去不復還。 然,山西平遙古城的雙林寺內,有二千多尊的佛教泥塑像,無聲說法千年,莫不吸引南來北往的遊人佇足,這些泥菩薩們是怎麼辦到的呢? 雙林寺建於北齊之前,原名中都寺,宋代方改名,名稱取自佛陀入滅雙樹林間之意。此後,寺址遭風雨兵災,到了元代已殿楹損壞,廳廊傾頹,寺不像寺…… 直到了明代重建,雙林寺才逢春雨,開始冒出藝術之芽。 來到寺前,仰頭看、圓拱門、夯土牆、紅朱色,厚實宛如城堡格局。寺門有一首對聯寫著「泥塑六朝傳百本,神雕九代師千秋。」說明了雙林寺歷明代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曆六朝,斷斷續續一百二十多年,參考佛經、史傳等百餘本,透過寺僧師徒傳承,九代雕塑家努力,默默地進行了一場東方文藝復興。 若非走進,一探究竟,外人很難想像,如此古樸的寺院裡,竟有彩塑人物多達二千零五十二尊,從佛陀、菩薩、天王、羅漢、神將、信男信女等,神態各異,充滿了創作者的藝術想像。 最具人間性格的當屬觀音殿內的十八羅漢像。有一尊啞羅漢,他雙腿盤坐,雙眼奇大,凝望世間一切苦樂,似有千言萬語,只能壓抑在心,默然無語。 最有趣的,莫過一尊不守戒律的醉羅漢,正當觀世音菩薩要開始說法了,其他羅漢早已前來,醉羅漢卻滿臉通紅,醉眼朦朧,東倒西歪的姍姍來遲。 大眾想要指責他時,醉羅漢反倒不糊塗了,用手指著也遲到的迎賓羅漢笑說:「他也遲到了。」 眼光往角落看去,殿內一角有兩尊引人側目的高矮羅漢,高的是病羅漢,左手拄枴杖,右手搭在矮羅漢的肩膀上,身材削瘦,臉色蒼白,步履艱難,嘴唇微張,有病入膏肓的無奈。彷彿在告訴世人,修行要帶三分病,無病找病來安立。而矮羅漢個頭僅一般人的半截高,形似侏儒又詼諧。 這些羅漢都與降龍、伏虎等羅漢形象,大相逕庭。充滿了人間性格,融入了當地的風土民情,令人感到佛國不在遠方,羅漢與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每個殿堂都很窄小,因此空間採立體層次,如千佛殿五百菩薩分為六層,並運用凸起、凹進手法,沒有壓迫的收縮之感,構思奇巧,令人拍案叫絕。 參訪當天恰遇到當地藝術所的大學生,正在模擬塑像,一人一塊小木板,捏出縮小版的雕塑。好奇詢問,為何這些泥塑像可以維持千年之久? 雙林寺的雕塑採用一種「泥塑彩繪技法」,這種技法源自北魏、北齊,一直到元明清都是中國雕塑藝術的主力,最具代表的作品為敦煌藝術。 技法巧妙之處在於先以木作骨架,將姿態定型,再分三層上泥,進行塑造。第一層剁碎麥秸和泥,並加入百分之四五十的沙子;第二層泥、沙,和碎麻絲;最後第三層是泥沙加棉絲,讓表皮更加細緻嚴實。 山西土質特殊,雕塑家多採用當地的紅黏土,黏性強又細緻。如此還不夠,經一個月風乾後,龜裂細節,再以泥沙加棉絲一一填補,補無可補後,裹上細薄棉紙,用蛤蠣粉磨光,成為一薄殼,最後彩繪。 泥塑法的靈活,讓雕塑姿態更多元,如寺中的韋馱菩薩像的構圖,身體左右扭曲有如S型的麻花,頭部側擺,眼珠反轉,不動之動,像是凝結的梵樂。因而有全國韋馱之冠的美譽。 前一篇文章 158年 輪迴三世 山西老嫗全記得 下一篇文章 佛陀在廢墟中重現一印度四大佛教聖地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如是說2025.07.02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巨蛋周年體檢 考驗永續力 台北大巨蛋周年體檢(上)【人間福報25周年專文】移山25年 傻瓜今還在2024 拾壹月 上妙飲食 清淨法味樂音菲揚 佛學藝術滋養文化素養澳洲佛光童軍大露營 共創人間淨土中華青年訪陸文化交流 看歷史產創發展 作者其他文章心保和尚傳承星雲大師 為佛光山依止大和尚星雲大師荼毘圓滿 示現舍利子神奇整理術 從角落到人生都適用 【福聚海無量】 修道院變身 華麗佩納宮人間佛教登上聯合國 看見慈悲的力量【福聚海無量】 達摩一默不落人間聲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