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橫琴島上的澳門大學

文/李瑞騰 |2015.12.09
1453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澳門大學的前身是東亞大學,始設於一九八一年,校址在仔島北岸;一九九一年,澳葡政府以澳門基金會的名義收購東亞大學,改為澳門大學。二○一三年,在珠海市橫琴島的新校區正式啟用,澳門大學遷移至此。

我去過舊校區幾次,每次總感覺那山頭太小,而且置於五光十色的飯店邊上,人文味太淡。最近從香港到澳門,活動地點在澳門大學新校區,又大又新,建築極具特色,有水相伴,自然與人文皆美,真為澳大高興。

我早就聽說,台灣前中大校長劉全生教授、前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鍾玲教授、前台灣清華大學劉炯朗校長都應聘來此擔任書院院長,想來是向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的,原來書院只有兩個,一下子擴大成八個,大學好像聯邦,由八書院和七學院合組而成。

這個書院制度的重點在大學部,特別是大一新生,全部住宿,將生活和學習結合。

我們參觀的是曹光彪書院,院長即劉全生校長。記得全生校長還在中大的時候,重視大一是其治校核心理念,他常說「大一好,就好四年」,現在他可以放心大膽去實踐。

抵達書院時正好中午,全生校長和夫人帶我們和學生一起用餐,一些人隨後上樓到全生校長官邸稍作休息,我在那裡看到了全生校長的尊翁劉行之先生的墨寶,略知行之先生和于右任共同推動標準草書的過程;也看了校長夫人洪靜怡女史的畫。那裡像一座小型的博物館。

在澳大,除了集體參加旅遊文學國際會議的閉幕式,全生校長安排我作一場演講,而且建議我從台灣文學談到澳門文學。我從一九八○年代後期開始,因香港文學的緣由,發現澳門文學亦有可觀之處,有機會也會從港澳帶回相關資料,這幾年對文化空間的形成特感興趣,也曾橫向繫聯,從更大的視野考察各地華文文學特色。由於正好是考試期間,來聽的很多都是人文學院中文系的研究生,有一些交流和對話。

港澳台這三個背負著近代華人滄桑之地,因史地條件的差異及殖民政府統治方式的不同,竟爾發展出迥異的人文特性,港澳在一九八○年代的「回歸」談判過程中逼出了在地本土性,但台灣更早在甲午戰敗、乙末割台之際就已萌生,我曾從文藝生態的角度詳加比較,近幾年對於文學藝術作為公共事務有頗多思考,在三地之間,想來可以進一步探索之處肯定不少。

東亞大學原是港人所辦,大部分的學生來自香港,三十餘年來,從改名到遷校,高舉培養澳門人才的辦學目標,已發展成一所完全現代化的國際化大學,令人讚嘆;而我也特別注意它的中文系,從創系以來便和澳門日報等文化性機構,不斷討論並研究澳門文學,從當年創系系主任雲惟利到現今當家的朱壽桐,皆能文能武,學術能力和行政能力雙強,我們因此有更多的期待。

澳門歸來,正好報上整版報導台灣的大學之慘狀,已形同海嘯,如何藉機轉型,正考驗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