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全英語 南華教授劍橋取經 文與圖/釋覺明(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2015.11.20 語音朗讀 33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歷史感悠遠的劍橋學府,是滋養年輕學子的沃土。圖/釋覺明(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教授劍橋考察團。前排左三為宗教所覺明法師。圖/釋覺明(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康河美,兩岸風光尤其可觀。圖/釋覺明(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文與圖/釋覺明(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台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局面,堪稱世紀性挑戰,尤其是少子化和國際性兩大面向更需努力。南華大學積極因應,有計畫地展開翻轉教育,除了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理念外,還要讓南華師生有面向國際競爭力的未來,目前以儲備全英語授課師資為方向。 今年有九名資優生赴美國西來大學的二加二Program;各系所也到大陸姐妹校進行移地教學;有些學生則各自在佛光山的別分院或事業單位當國際義工。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移地教學團,共有四十幾名學生、組成兩團,由英國伯明罕大學社會學博士、應用社會系助理教授陳伯偉及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築學博士、建景系專任助理教授郭建慧,進行建築藝術與社會學跨系所、跨領域的協同教學,學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前進百年學術名校學習,打開人文的世界視野。 二○一五年劍橋教師考察團,在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支持、國際處處長知賢法師策畫下,從本校各院系推薦拔選具有國際前瞻性,以開設全英語授課的儲備師資為前提,組成十六名教授考察團,八月五日順利從台灣出境。 16教授考察團 使命必達 教授考察團團長張誦芬是民族音樂學系助理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團員有生死系教授何長珠、美國南加大教育(諮商心理)哲學博士。國際系派出三名優秀老師是副教授戴東清、政大國發所博士;助理教授彭安麗、政大公行博士;王思為教授是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政治學博士。 創意產品設計學系主任、所長盧俊宏,是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博士;傳播系陳婷玉副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傳播學博士;同為傳播系的馬立君助理教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電訊傳播博士候選人。外文系副教授邱靖媛、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語言教育博士;視覺媒體系助理教授余季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博士;宗教所副教授陳美華、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博士。 電子商務學系副教授兼教卓副主管蔡德謙、紐約科技大學電機博士;旅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張偉雄、長榮大學經營管理博士。另有具雙碩士,現職國際旅遊公司經理,於本校旅遊系兼任的老師林子堯,自費加入本團,筆者則是印度德里大學佛學博士,專業巴利佛教與人間佛教研究等。 南華創校近雙十,首次組成最強國際師資團隊,這是跨院系及專業領域的多元組合,抱持使命必達的目標與發心。團隊精神來自佛家生命力,充滿融和、歡喜、幽默。我們允文允武,研發討論熱烈,長程旅行並非團隊老師們的首次經驗,然這一趟組合是空前絕後、獨一無二的緣分。 海外參學以劍橋大學為首選之優勢,主要是有以下重要的特色:在歷史悠久的學府環境內親身體驗與學習。這是國際最具有學術地位、排行前十位的國際學府之一。它更孕育諸多國際聞名遐邇、具有重大貢獻的校友,如有四十五位總統與總理、三十位具全球性卓越成就者如Charles Darwin、Stephen Hawking、Isaac Newton。還有三十位皇族成員Prince Charles、King George VI、King Edward VII;九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及五十名奧運獎牌得主。 一流學府 造就一流人才 此行行程重點是,英國劍橋大學的教育體系考察與參訪英國名勝古蹟、歷史文化與語言體驗。包含四種內涵:第一是英國教育體系研討會:知名大學參訪、申請英國大學程序介紹、牛津劍橋領導學講座、時效管理、獨立思考與批判思惟能力的研討會等。第二是英國文化歷史精髓介紹:參訪英國名勝古蹟、體驗英式生活餐飲、傳統禮儀及皇家晚宴、下午茶會、學習經典運動項目,如高爾夫、划船、板球、棒球,還有欣賞音樂與參訪傳統英國藝術文物增進對文化差異的認識等。第三是個人素質輔導與自述要點:生活禮儀餐飲規範、獨立思考與批判思惟能力、公眾演講用詞、表達技巧、口才能力輔導、創造力開發等研討會等。第四是學術交流:南華與Kingdom的教授群舉行專題討論會。 在英國倫敦與劍橋走訪的景點共有國家議會廳、西敏寺大教堂、白金漢宮、Fitzwilliam博物館、倫敦大本鐘、倫敦市中心、大英博物館等,英國代表性歷史遺址或文化寶庫。雖走馬看花,卻能體會泱泱大國,傲視世人的就是傳統。 個人僥倖獲得參加二○一五年劍橋教師考察團與移地教學團,此乃繼二○一三年在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的暑期多元宗教研習營及跨洲宗教行後,又一殊勝參學。當時獲膺美國國務院選為中華民國學者代表,雖為殊榮卻不無戰兢惶恐。日日早晚與全球十六國的教授專業代表,切磋、較量與學習,結交四海之國際友人,至今難忘。一名學者「百年鑽故紙」,倘能行腳萬里,猶如將書中黃金屋,展現淋漓盡致之寶藏。打開視野後,照見西方的文明成果,即乃賡續希臘哲學與宗教文明,代代不泯、光光相攝,大學於焉綻放,彷如一朵不朽之花。 建築設施 考量百年大計 一所名流大學,如一座莊嚴學術之殿堂,知識與傳統倫理,神聖同尊。是自由與民主的重要啟蒙所,更應是人文薈萃的國際焦點。在劍橋大學,短短一周內,我看到、聽到的不多,僅用心去感受建築藝術與內部有機設施,當中都有百年大計的考量,連貫性與操作面,色調素材及模式等,看到它與整個小鎮甚至延伸到整個英國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均可謂匠心獨具。 劍橋大學包含三十幾所學院,最早創立於一二○九年。學生總共一萬八千人,重質不重量。培養精英,重視啟發和獨立、尊重之人格為教育目的。此行並未與該校教授有正式交流互訪之實,看似遺憾,然而以John為首的六人小組,如Jessica Yang、 Sherly、Ananada、Hanna、Elise全是就讀中的大學生。各個獨當負責,大方能說,一竿撐起南華大學兩個師生參學團,無疑也是劍橋大學教育的成功展示。 旅遊目的不是旅遊本身,是體驗的滋味在心頭,難以形容其況味。親見堪稱世界一流的劍橋大學,那是在文明二十一世紀後,堅守歷史傳統,鎔鑄於現代文明的雙面驕傲。德國歷史哲學大家史賓格勒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出版的著作《西方的沒落》,以文化循環歷史觀,預言文明的興衰必定在繁榮之後,西方最終會走向沒落衰亡。然而,此次劍橋、倫敦行,不僅遊客如織,且見國際遊學團滿街角,誰說西方文明隱沒了呢? 悠悠康河 銜接中西文明 位於倫敦北方八十公里的劍橋,從一小鎮,成為傳承西方文明的代表。這個小鎮告訴英國人或是歐洲人,傳承就是劍橋的使命,是英國「日不落」的象徵。踩街不為購買,數著紅磚牆建築物,教堂的宗教文明,讓人眼耳鼻舌身意全然沉浸在英國文化遺產。下午五時以後,英國人透過下午茶,悠遊慢活,不但親友聯繫交流,更留給自己一片時空。 劍橋康河是徐志摩,讓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一九二○年代的壯遊與浪漫情懷,以一名國王學院研究生,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這一條河流經二十一座橋,而最著名的是:Backs。 河岸綠蔭上高聳幾所蜚聲的學院建築,最令人流連的一節是克萊亞與國王學院的毗連處及皇家教堂的宏偉。劍橋有兩座橋,一是維多利亞女王所喜愛的嘆息橋,屬於聖約翰學院;另一是數學橋,跨連皇后學院等。康河不僅象徵劍橋之學術與藝文的傳承風貌,也銜接了中國與西方文明。 康河的划船景觀,看似眾聲喧嘩,其實是傳統精神的永恆饗宴。總之,這一趟劍橋行,開啟了教育理想、理念與方法等,反思回饋的機緣,更是自我淬鍊,重新出發的勇氣。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74 不能不信因果 下一篇文章 探討水陸 國際學者齊聚佛光山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踐行「人間佛教」的楷模我與星雲大師的相遇佛光山雪景 大陸篇如是說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星雲大師全集 宛如無盡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