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推動「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和公視合製「台灣囝仔讚」節目,十年來邀近四百所小學上電視大秀才藝,如兒童版星光大道。第十一季節目明開播,有學生扯鈴練到連鍋蓋都能「扯」,主持人許傑輝大嘆神乎其技,呼籲小朋友別當「宅童」,一起練才藝。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教育部近年來鼓勵學校發展藝文特色,和地方政府共同補助資源少的偏鄉學校購買樂器、成立藝團;希望學生不要額外花錢,就能在校學到一種樂器或一項才藝,激發多元智能。
林騰蛟說,為了讓學生有表演舞台,教育部自民國九十三年起和公視製播「台灣囝仔讚」,邀各地國小藝團上電視表演,讓偏鄉離島生有曝光機會,更有自信。
新一季節目明天下午四時首播,每周六同一時段邀一所學校表演。本季共二十六校受邀,才藝五花八門,包括獨輪車、皮影戲、黑光劇、非洲舞、國標舞、民俗藝陣等。由很有孩子緣的藝人許傑輝、洪晨穎搭當主持。
本季節目首邀小學生當評審,昨天也到記者會上表演。其中的北市靜心小學生級蔡孟涵是「舞林高手」;她三歲開始習舞,會跳民俗、芭蕾、街舞,將來想讀舞蹈系;主持人稱讚她有蔡依林的架式。
表演架式十足「鴻門扇」的北市力行國小六年級陳新,父母鼓勵他練少林劍等武術健身,讓他很少感冒生病。
上學像到樂園玩
小校不怕少子化
台北市雙溪國小則演出「幸福蛙田保衛戰」,這齣戲把外來種青蛙、登革熱、黃金蝙蝠保育等環保議題融入劇情。許傑輝說,孩子上節目時,連遙控飛機等道具都搬上舞台,創意十足;後場鼓手更是一級棒,可即興轉換曲調。
雙溪國小因學區少子化,一度學生只剩六十六人。後來發展布袋戲等特色課程,有家長遠從基隆送孩子就讀,學校學生數從此逆勢成長,如今已突破百人。
雙溪教導主任吳欣儒指出,該校在士林,每年級只有一班,是北市較少見的迷你小學。面臨少子化挑戰,校方近年來發展多元特色課程,學生除了要學布袋戲,還要練習垂降、滑降、攀岩、溯溪等戶外活動,「上學好像到兒童樂園玩」。
吳欣儒說,學校同時採大學區招生,北北基學生都可就讀,學生從此不減反增,如今全校小學生已有一百零五人,另有三十名幼兒園學生,有基隆、汐止、三峽等地家長送孩子來就讀。
小六生黃郁晴說,她原本就讀別校,課程較無聊,沒什麼戶外活動。小四轉到雙溪國小,滑降、攀岩、溯溪樣樣來,快樂多了。五年級林崴是布袋戲團台柱,他說,學校不會只看重學科成績,鼓勵學生做想做的事;演布袋戲,讓他學會逗樂別人,自己也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