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書法與書論孫過庭《書譜》2

文與圖/陳牧雨 |2015.11.03
4008觀看次
字級
〈本乎對〉 圖/陳牧雨
〈神融筆暢〉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清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說:「學草書先寫智永〈千字文〉,過庭《書譜》千百過,盡得其使轉頓挫之法,形質具然,然後性情,筆力足矣,然後求變化。」

清朝大書法家王澍在其〈竹雲題跋〉中也說:「隋唐以降,惟永師(智永)〈千文〉,孫虔禮《書譜》,為得草書之正,雖變化不及右軍,而格律嚴謹,無鼓努驚奔之態。」

不過比較智永〈千字文〉與孫過庭《書譜》兩著的差異,不難發現智永〈千字文〉比起孫過庭《書譜》筆畫結構規矩多了,變化少了。加上〈千字文〉內文完全沒有重複的字,因此對於草書入門者而言,先學〈千字文〉再學《書譜》,等到對於草書的使轉頓挫能有自然的掌握,然後再求變化,這樣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

孫過庭的《書譜》既被認定是書法與書論均佳的名篇,因此我們可以從《書譜》裡,領略到孫過庭對於自己書法理論的實踐成果。

首先孫過庭《書譜》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

以我的解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楷書表現於外是點與畫,但是把用筆的使轉蘊藏在筆畫之內;草書正好相反,我們看到了許多筆的使轉,而把點與畫蘊藏在使轉之中。

再說得清楚一點,楷書的點畫相當明確,點畫之間分開而不相連,但在書寫的時候,必須有相連的筆意;草書卻在相連的筆畫之間,靠著運筆的轉折頓挫來表現出點畫的內涵。

為了這種理論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書譜》中抑揚頓挫變化極豐富的線條,點線之間既要連綿又要脫開,字字之間,相互貫穿,猶如血脈相連。

這也正是《書譜》裡所謂的:「……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不只一畫之間的變化,點畫之間亦必須極具變化之能事: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孫過庭用了極優美的文字來形容草書的變化多端,然而,這些變化都還必須總結到最後的一句:「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也就是說必須讓觀賞的人感覺這些變化都是非常自然而不做作。

所以劉熙載才會在其《書概》中讚美《書譜》:「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

想達到這樣的境界,當然必須透過長久不斷的練習。

孫過庭曾這樣描述過他的學書過程:「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味鍾張之餘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

同時他也認為,不努力學習而想要把字寫好,是不可能的事:「曾不傍窺尺櫝,俯習寸陰……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其次,要有好的作品,書寫的時機與心情也是很重要的。孫過庭提出了他的五合、五乖之論。

適於寫字的五合:

「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

不適於書寫的五乖:

「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

總之,這些是孫過庭對書法實踐的最基本體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