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 《華嚴經》與《法華經》之差異

文/曹郁美 |2015.11.03
13660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通常喜愛佛教教義者習慣拿《華嚴經》與《法華經》做比較,主要是二者皆說「如何通向成佛之道?」前者說「一乘之道」,後者說「三乘會歸一乘之道」,看似相近,又大不相同。

所謂「一乘」係指「佛乘」,是說「成佛」乃通向終點的唯一途徑,為《華嚴經》的終極目標。這當然也是《法華經》的奧旨,但本經更開方便門,接引所有三乘人(聲聞、緣覺、菩薩)同歸一乘,是二經相異處。

清代的華嚴大師續法和尚就在《賢首五教儀》卷四中以「五差異」分析二經之不同,以「同教」代表三乘教如《法華經》,「別教」代表一乘教如《華嚴經》,如是說:

一、開顯、直顯異。

同教為「開顯」:開前三乘之權,顯今一乘之實。別教則「直顯」:顯一乘根本實義,無有昔權可對說。權,指的是方便法門。實,指的是一乘究竟實相。

二、會歸、流出異。

同教是「會歸」:三乘咸會一乘,如眾流歸於大海。別教則「流出」:如同大海流出眾多河川,大海實是眾川之「源」。

三、廢立、普容異。

同教是「廢立」:廢昔轉照二三(指二乘、三乘)之麤(同粗)味、成立還照純一之妙味,猶百川水入海皆鹹。別教乃「普容」:任何一滴水皆具百川味,意指一切諸法皆悉流入毘盧遮那智藏大海。

四、圓融、無盡異。

同教明「圓融」:無常即常、無我即我,三一(三乘與一乘)同源、權實不二。別教明「無盡」:一一事義各各攝入十十法門、重重主伴。

五、性具、性起異。

同教顯「性具」:謂一切諸法即是性中本具、非由外來。別教顯「性起」:謂一切諸法全是性之所起,法界性外更無別法,故得塵塵交徹、剎剎融通。

以上是續法和尚所說同教與別教的「五異」,由字裡行間可得知,續法和尚是站在本宗立場,暗示「別教」(即《華嚴經》)較優越、崇高,若站在天台宗立場可就不是這樣了。

天台宗認為「別教」未照顧到位階較低的眾生(如三乘甚至人道者),是不夠圓滿的。唯「同教」(即《法華經》)才是普及一切,十界互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