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於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對英國進行國是訪問。此次訪問是十年來中國領導人首次對英國進行國是訪問,也是中國大陸面向歐洲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訪英期間,習近平出席近二十場公開活動,包括多場會見、重要宴請,也參觀多所學校、企業,出席峰會等。習近平期待與英國領導人和英國各界共商兩國關係發展大計,為今後的中英關係繪製路線圖,為兩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共同開啟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黃金時代」。
此一事實可由下面幾個面向觀察,一是中國對於英國這個歐盟大國的重視;中美外交固然重要,但北京多角經營,廣結善緣的努力正在發生效果,展現出大陸外交的新風貌。二是大陸正傾其全力發展、深化與英國各個層面的關係,影響力在擴大中。三是包括英國在內的幾個主要歐盟大國,如德、法,已敢於不顧美國的「善意」勸阻,率先加入中國大陸所主導的亞投行,勇於擁抱中國這個新崛起大國的事實。四是美國對相關國家的影響力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各國不再對華府言聽計從。
正如英國首相卡麥隆在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所說,中英加強戰略合作是一個雙贏的決定,英國加入亞投行一事也無礙於英美之間的關係。英美同文同種,歷史血源關係綿密,沒有人會幼稚到誤以為中英之間的關係能夠取代英美關係,目前不會,將來也不可能;但隨著時勢的轉變,中國的崛起,英國必須要與時俱進,把握機會為英國的未來發展做出政策與方向的調整,這才是理性且必要的作法,相信能夠得到多數英國民眾的支持。
如所周知,外交確實向來是一門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藝術,在大陸外長王毅的主導之下,北京挾其傲人的經濟成就,展現出堅定理性,但又務實的一面。除了遵奉鄧小平「韜光養晦」的遺訓之外,近年來又加上了「有所作為」的新思維和作法;而英國則更是一貫奉行「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的政策。基本上雙方都是現實主義的信徒,彼此間合縱連衡的目的都是在爭取擴大或至少是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在這一點上,中、英雙方的表現均屬可圈可點。
在當下南海風雲日緊,中美之間頻有言語交鋒;中國大陸一方面表示願意尋求對話與和平解決爭端,但也對美國的挑釁行為表達不滿,認為美國的雙重標準和強行派遣軍艦、飛機進入島礁十二海里的行為於事無補。習近平在出訪前夕,還特別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南海諸島是祖先留下的,大陸在南海的行動是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正當行動,絕非擴張主義。習近平的講話具有高屋建瓴的指標性作用。北京對於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立場不會有所動搖。
看看中英之間關係的良性發展與變化,再想想兩岸關係的何去何從,台灣朝野政治人物應該由此得到一些啟發,擱置爭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才是台灣唯一的生路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