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勿忘台灣光復七十周年

 |2015.10.25
1374觀看次
字級

今年,不僅是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更是台灣光復七十周年。因為全國軍民浴血抗戰,才換得了台灣光復,從此脫離日本長達五十一年的殖民統治。

今年逢歲次乙未。一百二十年前,因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從澳底登陸台灣,一路遭受義軍頑強抵抗,日軍因此殺紅了眼,大肆屠殺台灣人,全台人口竟少了百分之一。此後先民仍有大大小小武裝抗日的行動;乃至後來轉為現代化的政治手段,喚醒台灣的民族意識,勿忘我們是炎黃子孫,堅持用閩南語、客家語傳承祖先的中華文化。

今年紀念台灣光復,格外充滿歷史意義。七十年前的今天,十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北中山堂舉行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接受日本的投降。台灣光復回歸祖國,一時萬民歡騰,是為台灣光復節。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回憶,那時各地廟宇都請人做戲酬神,民眾忙著祭告天地祖先;被日本「皇民化」政策嚴禁的傳統民俗,終於又能重見天日。

而年來,因周休二日調整休假,台灣光復節不再放假;許多年輕一代根本聽都沒聽過光復節,遑論理解背後的歷史意義。更由於國家認同錯亂,輿論瀰漫了一股濃濃的媚日風潮,不斷稱頌日據時代的美好,反而將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的國軍羞辱得一文不值。歷史的真相和正義,有必要為下一代重新建立。

我們必須了解,五十一年殖民統治的日據時代,日本向來將台灣人視為是下等的異族;因此台灣人必須和日本人分開上學,對待台灣人的懲罰也是極其殘忍的。在日本統治下,台灣人不能進入日本的政治體系,不像清朝時代台灣人能參加科舉為官,或者光復後台灣人接受國民義務教育,連三級貧戶也能做總統。日本對台灣實行的,是不折不扣的殖民統治。直到日據末期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才透過「皇民化運動」灌輸台灣人認同日本,誘導台灣人上戰場做砲灰,以成為光榮的「日本人」。

在上世紀整個中國動盪的年代,台灣人相對是幸運的,沒有受到太多戰火的波及;光復後雖然很快陷入國共內戰的陰影,但始終沒有真的發生戰亂。少數極端分子將中華民國說成是流亡政府。但若沒有中華民國,根本沒有今天大家高談民主自由、爭辯統獨的空間。沒有那些半生戎馬、奉獻青春的老兵,台灣也難逃大陸文革的浩劫。

台灣光復七十年來,我們從農業社會走入工商業社會,幾乎人人都經歷「家庭即工廠」的純樸年代;在退出聯合國及中美斷交的衝擊下,仍能處變不驚,莊敬自強,創造「黑手變頭家」的經濟奇蹟。近三十年來,台灣在解嚴後更完成政治開放,卻不幸陷入族群對立、認同分裂的泥淖。

十月十日是中華民國的生日,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節,是台灣重生的日子。七十年來,台灣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七十年將何去何從,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應負責任領導,更是新一代年輕人要認真去思考的重大問題。歷史不能扭曲,前人貢獻不能否定,只有還原過去,才能清醒地面對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