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富王健林創辦的萬達集團投資人民幣二十億元,跨足互聯網金融領域,這是該領域的首樁購併案。圖為兩家公司代表人簽約握手。圖/中新社
大陸演員任泉(右)與李冰冰、黃曉明合作成立Star VC,投資互聯網金融品牌「財加」,左為財加CEO余景舒。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大陸互聯網金融發展快速,吸引各路人馬與資本投入,許多知名上市公司或企業集團紛紛加入,根據第三方網貸資訊平台「網貸之家」最新數據,截至二○一五年九月,中國大陸正常運營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達二千四百一十七家,其中上市公司為P2P平台(又稱社交借貸或網路借貸)的有四十三家,約為去年同期的五倍。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隨著數位科技興起,也孕育了新興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是運用互聯網或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資訊仲介等業務,與一般商業銀行間接融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模式不同。目前包括三種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網路小貸公司、協力廠商支付公司和金融仲介公司。當前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屬於此類範疇。
金融帝國才剛開張
在眾多跨足互聯網金融的企業集團中,大陸萬達集團搶得先機。
根據陸媒報導,在王健林的藍圖裡,未來將有一個「看不見的萬達」,是一個基於O2O、大數據、金融工具的萬達集團,在王健林的戰略規畫下,萬達金融集團不重複傳統的金融模式,而是充分利用公司獨有優勢,與萬達商管、萬達電商結合,做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具體的作法就是搶先拿下金融全牌照。
今年該公司召開上半年的工作會議時,王健林說:「萬達未來最大的價值就是金融板塊。」顯示他對金融充滿了期待,有媒體評論:「現在,屬於萬達金融帝國的故事繪本,只是剛剛翻開了扉頁」。
二○一四年,萬達集團與最早投入互聯網金融的快錢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萬達集團投資人民幣二十億元,獲得快錢控股權,但快錢公司仍保持獨立運營。
據了解,王健林為萬達金融業務設定了三大方向:加快掌握商家現金流入口;利用掌握現金流的優勢創新對商戶的信貸考核、發放和回收機制;充分運用電商、快錢的大數據。他說:「萬達其實只需要有一個銀行牌照,也不需要開什麼門店,資金完全可以用P2P。」
台灣金融業龍頭搶灘
金融業與互聯網業者攜手合作,也成為兩岸集團跨業結盟新趨勢。
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台灣金融業龍頭國泰金控引進阿里巴巴關聯企業「螞蟻金服」參股大陸國泰產險,富邦金控也和大陸騰訊控股,共同入股大陸中信資本,拉近和騰訊的合作可能。
在一連串相互加碼投資後,一方是台灣的國泰金控、富邦金控,另一方則是大陸兩大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和騰訊,彼此既是股東,也是合作夥伴,四大集團的後續合作可能,受到媒體關注。
事實上,國泰金控經營大陸夥伴關係一向低調,本身早已是阿里巴巴股東,旗下國泰人壽去年還搶進阿里巴巴在美國初次上市(IPO)的少數股票。今年九月宣布再引入螞蟻金服注資大陸國泰產險人民幣十二億元。儘管大陸國泰產險主導權拱手讓人,但國泰金控藉此奠定和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基礎,站上互聯網金融的趨勢浪頭。
富邦金控則透過子公司富邦人壽持有阿里巴巴股票,去年獲得「大陸中投」禮讓中信資本百分之二十股權,富邦人壽花近十八億港幣、進入大陸中信資本的董事會,與另四大董事分庭抗禮。中信資本五席董事來頭都不小,除中信集團(CITIC)、中投和卡達主權基金之外,還有個大陸電子商務龍頭、就是騰訊控股。
大陸互聯網業者認為,自互聯網金融市場崛起,協力廠商支付、網路小額貸款、P2P平台、互聯網理財(網路賣保險、基金等),都是他們擅長的業務,但分析師認為,台灣金融業以個人化的細緻服務及分析數據見長,結合後應能開出另一種網路金融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