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碧華
晚秋早晚薄涼,這是舊時對洛杉磯的印象,行李特別塞進了厚重衣物,沒想到卻遇上近四十度高溫而揮汗如雨,全球果然急速暖化,益發感覺到四季冷暖的難以駕御。
這個廣納移民的大熔爐城市,各色人種聚集在屬於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圈。原是台灣人群居的蒙市自從來了大量越南移民,原住者就讓出這塊地盤而逐漸南移,移到靠近佛光山西來寺的周邊。
接機的美國好友篤信佛教,下飛機先帶我們驅車前去西來寺禮佛。天氣很熱,耳邊傳來都是家鄉用語,一個年輕女孩送上糕點,告訴我們她在高雄讀中學的許多往事,澄清湖邊的那排柳樹被我們講得好像就綠油油的矗立眼前,柳葉被深秋的風,吹拂著。
和朋友覓食,一路由她介紹中國人開的商店,從店名到交談,半句英文都不會講也行動自如。有家大型超市更專門為華人而開,華文的產品標示已全面攻占,完全販售著「外國貨」──就是美國之外的台灣或大陸產品。我們買了豆腐乳和蘿蔔乾當晚餐,成為美國之行最可口的宵夜。
已致富的大陸人明明已大舉移民加州追尋新生活,又為什麼還沒有形成大型部落比鄰而居呢?主因在購買夢想之屋委實不易,理想的住宅社區若無人搬遷出售,就只能苦等。朋友住在奧勒岡山上,一到黃昏,就見大陸的許多待產準媽媽走出屋子散步,她們多想產後定居在這舒適的社區啊!然而,根本無屋可買,做完月子就必須四分五散。
告別久未落雨的洛杉磯,猶記這兒的四季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