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羅智強
自由作家
執筆人:羅智強
自由作家
柯文哲市長說「有任期選舉,對台灣是傷害」一說,引起不少批評。嚴格來說,任期制確實會使得政治人物的眼光短視化,看不到或不願看到長期的規畫,這一點柯市長並沒有錯。但柯文哲忽略了任期制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止濫權與避免以流血革命進行政權爭奪。
民主的一個重要形式元素就是,重要政治職位,必須透過有競爭性的選舉產生,這樣的「競爭性」包括現在與未來的競爭性。前者是選舉權利(包括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不被特殊階級、團體、種族、宗教所壟斷;而未來的競爭性,就是透過任期制,讓重要的政治職務不被無限期獨占。
這樣的雙重競爭性也是對權力者的制衡。
關於這個制衡,最簡單的一句描述,就是英國十九世紀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Lord Acton 1834-1902)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
而歷史上,什麼人擁有統治權,卻不受任期制的節制?一是皇帝,二是獨裁者,而這兩種人,不管有沒有留下可頌讚的歷史功勳,其共同處就是幾乎不可免的,都會留下濫用權力侵犯人權的慘劇。
任期制下的民主政治,要防止的就是這樣的濫權與慘劇。
任期制,也有防止流血革命的重要作用。不管在封建王朝或獨裁政體,要替換執政者,幾乎只有透過戰爭或政變的流血路徑。而任期制,則把政權輪替由從暴力轉為和平,這也是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最大的貢獻。
我和陳長文教授在去年發表談論民主政治的書《受縛的神龍》中,即曾分析,任期制的這一層意義與歷史功能。
以內戰形式進行的政治權力鬥爭,一定會伴隨重大的人員傷亡、人命犧牲。以國共內戰來說,雖然傷亡人數的統計很難精確,但一般估算在千萬人以上;美國南北戰爭,陣亡的士兵人數,一般估算至少在數十萬人以上。
軍事政變也許傷亡人數的規模要小於內戰,但軍事政變後,也常會出現新的統治集團以政治清算的方式,威脅人命,肅清可能與潛在的政敵。
但民主政治,將這種赤裸裸、叢林式的流血鬥爭,轉化每隔一段期間就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選舉,想要競逐政治權力的政黨及其政治人物,其戰場就是以選票結算的定期或不定期選舉。這不只可以避免生靈塗炭的悲劇發生,從政治權力的競逐來看,民主選舉下的政權輪替模式,不再有腥風血雨的清算甚至殺戮,意謂政治上的輸家要付出的代價較小,而同時,由於若干年後,現在的贏家任期屆滿,輸家仍有機會透過下一次的選舉捲土重來。
代價小、期待高的雙重效果,讓政治上的輸家較容易出現「願選服輸」的心態,只要選舉大體上是公平的,輸家就比較不會採取顛覆性的對抗衝撞。這讓民主選舉的政權輪替模式,比其他政治體制的政權輪替,更有和平移轉的可能性。
這些都是任期制與民主政治顯而易見的重要功能。
最後,如柯文哲所評,雖然台灣現在的民主政治的確被政治人物的短視化害得很慘。但無任期式的政治職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解方。
政治人物的短視化使得國家與人民難以順利的進入「光明天堂」,但無任期帶來的強人政治,卻可能會帶來人權遭踐、流血動盪的更大「黑暗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