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以回收再製的「常民構築」賦予Made in Taiwna全新定義。
圖/國美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第十五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明年五月登場,主題為「前線報導」,強調外界不該總是將焦點放在明星建築師身上,應回歸一般人生活,思考人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建築。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第十五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徵選,經過審查後,確定由交大人文暨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率領的跨領域設計團隊提出的「台灣再製—常民構築」提案獲選參展。
「台灣再製」透過明日製造、材料世代、自力營造、常識實踐、臨時永久五大議題,呈現台灣常民構築的集體記憶。提案內容被評審認為充滿高度創意,可說是建築次文化的展現,因此脫穎而出代表台灣館。
策展人曾聖凱表示,台灣農村每年都會燒稻桿,造成環境汙染,現他們團隊收集回收稻桿壓碎再製造,做成台灣館內的地板基座,館內就像百貨公司,矗立許多再生管子,人們遊走其間,觀賞台灣自製環保材料、工具、機具。
策展人曾成德指出,台灣建築已經開始懂得利用環保建材,行銷全世界,希望以「台灣再製造」概念賦予Made in Taiwna全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