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海街日記》四姐妹的美好時光

文/林妏霜 |2015.09.19
3532觀看次
字級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改編自吉田秋生獲獎的漫畫《海街diary》。導演是枝裕和透過輕透具生活感的景框鏡頭,將在家屋中的煮食、清掃、洗滌、圍桌吃飯,小徑小道上的走路、散步,踩踏著向上爬梯,緩緩悠悠地呈現。 圖/CatchPlay提供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改編自吉田秋生獲獎的漫畫《海街diary》。導演是枝裕和透過輕透具生活感的景框鏡頭,將在家屋中的煮食、清掃、洗滌、圍桌吃飯,小徑小道上的走路、散步,踩踏著向上爬梯,緩緩悠悠地呈現。 圖/CatchPlay提供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改編自吉田秋生獲獎的漫畫《海街diary》。導演是枝裕和透過輕透具生活感的景框鏡頭,將在家屋中的煮食、清掃、洗滌、圍桌吃飯,小徑小道上的走路、散步,踩踏著向上爬梯,緩緩悠悠地呈現。 圖/CatchPlay提供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改編自吉田秋生獲獎的漫畫《海街diary》。導演是枝裕和透過輕透具生活感的景框鏡頭,將在家屋中的煮食、清掃、洗滌、圍桌吃飯,小徑小道上的走路、散步,踩踏著向上爬梯,緩緩悠悠地呈現。 圖/CatchPlay提供

文/林妏霜 圖/CatchPlay提供

在亡者的肉身消逝之後,仍然存有不會被抹滅的物事,有時或為遺憾,有時卻是禮物。而人們也將依隨著這些遺留下的記憶,召喚思念,以自己的方式繼續生活下去。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改編自吉田秋生獲獎的漫畫《海街diary》。導演是枝裕和透過輕透具生活感的景框鏡頭,將在家屋中的煮食、清掃、洗滌、圍桌吃飯,小徑小道上的走路、散步,踩踏著向上爬梯,緩緩悠悠地呈現。與那些瑣碎的閒逸日常相應,滿溢的晨光,海潮的聲響,舊式的街景與建築,爽利的氛圍配以柔和細膩的音樂調性,進而一幕幕地將絲絲的生活紋理,真實不矯造的形貌疊加其上。

電影環繞著「死亡與失去」的核心,而以「美好的食物」做為另一端的調節。以三場喪禮或法事前後呼應,莊嚴而繁複儀式的舉行、生人對亡者的談論與不同情緒的表達,描繪了無可避免的死生之間。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亡者的肉身消逝之後,仍然存有不會被抹滅的物事,有時或為遺憾,有時卻是禮物。而人們也將依隨著這些遺留下的記憶,召喚思念,以自己的方式繼續生活下去。

姐妹情深相互扶持

故事描述一起居住在鎌倉祖屋的香田家三姐妹,護士大姐幸(綾瀨遙飾)、銀行員二姐佳乃(長澤雅美飾)、體育用品店打工的三妹千佳(夏帆飾),接獲十五年前外遇離家的父親之死後,趕至山形參加喪禮,也決意將雙親皆歿的同父異母妹妹鈴(廣瀨鈴飾)接到鎌倉同住。

導演是枝裕和擅於勾勒無可描摹的時間、看似雲淡風輕卻觸動心事的情感。姐妹四人懷抱各異的性情氣質與價值觀;每日在家屋裡的拌嘴調侃、人生商議、爭執辯解之後立刻和好;在工作場域的內外面貌;她們所連結的戀愛與失戀,與周身人情間的自然互動,將那些爬在心口的種種,淬煉成最簡練內鑠的意象。

儘管在溫潤靜好的日常生活下,或許也伏潛著無法原諒他人的嗟怨,與無法原諒自己,害怕自己的存在使親愛的人受苦,矛盾的負疚感。那些細細微微努力壓抑沒有說出口的,未曾過去的傷害。然而,在言語未竟之處,卻能感受她們認認真真生活的生命強度,以及縈懷著對彼此深刻的了解,相互扶持倚靠的姐妹情深。

景框畫面裡所有的色澤、景致、光線,四季的交迭,途經的風景,每一個轉角都令人想要身歷其境。樹縫間閃爍的微光、夏日祭典的海上煙花、坡坂旁紫陽花開、梅子果實的採收、楓紅的滿載、櫻花的綻放與凋零,所顯現的調性那麼的和諧一致。在空間裡孕育真實,也將時間的瞬刻純然地留下。

再次確認自己歸所

姐妹四人以圍桌吃食替代語言,訴說專屬於家的味道:父親的吻仔魚丼飯、母親的海鮮咖哩、祖母的竹輪咖哩、香田家每一年釀造的梅酒,甚或是海貓食堂陽子阿姨的酥炸竹筴魚,不僅是她們各自的喜愛,也是她們想像中某種家族記憶的傳承。

在舌尖味蕾滿足的同時,談論與聆聽著關於缺席親人的回憶,一併讓內在的小孩感到快樂,進而淡化與釋然童稚時期所匱缺的那一部分。而那樣的共享時刻,既填補了過去,凝聚了情感,也重新創造屬於彼此的記憶,重新儲留這份共有而美好的時光。

影像裡充斥著電車的進站、驛站的停靠,離家、返家,移動、抵達這些命題,亦透露了對他人生活的理解。而年幼懂事的鈴對親生母親的奪愛心懷愧歉,不意地成為她融入香田家的自我阻障,但她最終透過與姐妹的相處,周遭友伴的善意,再次確認屬於自己的歸所。

電影後半裡的一幕,鈴和大姐幸在老屋裡依靠樑柱測量身高,幸一一指出那些舊有的痕跡,並新畫上鈴十五歲的高度線條,四個姐妹曾經與現在的十五歲在畫面裡共存。簡簡單單的細節意象卻飽含著各種心意,標誌某些物事會留存下來,鈴往後定將在這裡漸漸地長成,而她們早已成為真正的家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