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學歷與職業能力

 |2015.09.15
1851觀看次
字級

前台灣駐丹麥代表許智偉說:「台灣人重學歷,不重知識;丹麥人重知識,不重學歷。」如「丹麥副總理本特森為農校出身,部長不乏高中畢業者,但透過終身學習,他們同樣可以治國。」

丹麥學生受過義務教育後,有一半人選讀職校。當農夫也好,當工匠也妥,這就是他們的價值體系。「高品質、實用性佳的學制,幫我們達到平等的目標。」二○○七年,兼經濟部長的丹麥副總理本特森指出。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芬蘭的「閱讀」與「科學素養」能力名列世界第一。而鼓勵創意與獨立思考,正是教育的精髓。芬蘭鼓勵培養多元生活技能,幾乎每人都能說流利英文與瑞典語;教育國際化、並且教導學生以友善態度面對外來移民,虛心學習其他國家語言與文化。

台灣一向認為「唯有讀書高」,技職生被認為是資質稍遜的B級學生,畢業了也要去考大學。美國、日本等國對技職生非常尊重,一技之長讓他們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呆伯特》系列漫畫的作者斯科特.亞當姆斯,二○一一年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如何獲得真正的教育?〉一文說,為什麼要讓B級學生也擠進菁英學校?這就好比訓練你的貓為你報稅一樣,純屬浪費時間和金錢。教會B級學生一些有用的技能更有意義。

台灣的觀念近年稍有改變。據報導,企業徵才時,技職學歷不見得輸給大學生,重點是學以致用及工作態度、人格特質,在校所學能接軌職場所需,富於工作精神的人最易被企業看中。

不少企業主批評台大人態度鬆散、自私、不夠敬業與合群。人力資源有所謂「三六○度評估」,評估者包括自己、上司、同事、部屬及管理者。因每個人看的面向不同,有人偏重知識,有人偏重工作態度,因此可全面而客觀。

現在企業用「核心職能」評估員工,分為成就動機、特質、自我概念、知識、技巧。學歷只供參考之用。網路有篇文章「態度正確是開運的金鑰匙」,說即使有顯赫學歷,但態度不對,習慣不好,價值可能跌入谷底。態度正確就是EQ問題,樂觀、學習、廣結善緣、負責任。在「十個讓成功者搖頭的壞習慣」的文章中指出,壞習慣包括自負,勝而驕,敗而餒,低EQ,擺臭臉等。

美國大學畢業的企管碩士多如牛毛,被認為沒那麼有價值。因太關注金融和財務會計細節,未能發展獨立判斷、思考能力,以及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

大家都認同要勤勉向學,但這不專指升學考試拿高分,而是要能終身學習。據聯合國統計,丹麥平均每人借書率為世界第二高,隨時讀書、學習,就像血液裡的DNA。學習,是丹麥人快樂的秘密之一。

美國企業指出,他們需要的是思想靈活的人,應聘者應具備獨到的見解,且透過接觸各種學科領域而掌握廣博知識。這樣的人,才真正具備職業技能,而不只是懂財務等狹窄專業。

談到丹麥,專家指出:「一個國家的質感,不在於人民的平均學歷,而在於人民對學習的熱情。」終其一生勤勉向學,力求精進,可以常保職業技能跟上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