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桃園機場旅客爆量,今年出入境旅客將破四千萬人次,遠超過容納量,但第三航廈蓋好還要再等五年,因此桃園機場公司打算在第一航廈一號停車場興建規模較小的第四航廈,最快二○一八年底完工,紓解超塞窘境。
從桃機出入境的旅客都感覺「好塞」,逢大假常得提前三小時報到。報到櫃台、出關安檢經常大排長龍,每個關口耗去大半小時。
桃機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溫永松說,桃機每年旅客量成長百分之十、班機量成長百分之七,目前第一、第二航廈年旅客容量分別是一千五百萬、一千七百萬人次,但去年就突破三千五百萬人次,今年底更可望破四千萬人次。
桃機已開始擴建第二航廈,預計後年完成,可增加五百萬人次容納量,至於年容納量四千五百萬人次的第三航廈,最快二○二○年完工,目前還在進行國際競圖階段,緩不濟急,桃機公司決定利用第一航廈一號停車場及圓山空廚拆除用地,趕在第三航廈完工前,興建量體較小的第四航廈,也稱智慧航廈,總經費約二十億元,採鋼構建造,加快施工進度。
桃機公司已向交通部及行政院初步報告,正研擬細部計畫。據評估,到二○四二年桃機年旅客量將達到八千六百萬人次,若航廈增建及擴建順利,整體完工後,年容納量可達九千兩百萬人次,足以應付。
第四航廈因腹地受限,只能停靠四架單走道飛機及一架雙走道飛機。桃機公司總經理費鴻鈞說,參考新加坡樟宜機場第四航廈設計,大量採取自助式報到櫃檯,只要掃描護照、列印登機證,一分鐘搞定,託運行李也僅兩分鐘。
此外,第四航廈空調、照明、控制系統導入高科技設計,可隨旅客量多寡自動調控,因第四航廈地下層就是機場捷運A十二站,定位為「不需轉機、直接進出」的航廈,暫規畫為兩岸航線專用。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助理教授盧衍良肯定第四航廈有紓解機場壅塞的效益,以它的定位,應以簡單、實用、功能性為主,服務或裝飾不是重點,「應蓋成一個CP值最高的航廈」。
盧衍良表示,這幾年低成本航空發展,也逐漸可見背包客需求,智慧航廈若能在短時間內改建,訴求便宜、發揮功能性,可滿足低成本航空需求,做出市場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