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巴肯山 上 文/陳秀端 |2015.09.03 語音朗讀 19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巴肯山看落日,是吳哥窟之旅第二天行程的最後一站。 圖/李懷寧 巴肯山看落日,是吳哥窟之旅第二天行程的最後一站。 圖/李懷寧 巴肯山看落日,是吳哥窟之旅第二天行程的最後一站。 圖/李懷寧 文/陳秀端 巴肯山看落日,是吳哥窟之旅第二天行程的最後一站。 除了買門票外,每人還得先拍張照。原來,為了防止入山的門票遭到更多人隨便轉換使用,柬埔寨政府直接將遊客的照片印在門票上。這樣的做法還真特別,只是多了一項排隊等候拍照的時間。等大家拍完照之後,當地導遊小吳把印有個人照片的門票分別交到我們手上,還特別叮嚀大家要隨身攜帶。因為,這之後的許多景點都要再重新驗票、並核對照片。上巴肯山,可以選擇乘坐大象上山,時間是20分鐘,要價美金25元。我們和其他團友一樣,選擇另一條徒步上山的泥土路。可惜的是,下午的豔陽在我們抵達巴肯山山腰時,不知躲到哪裡了。烏雲,也不知何時悄悄將太陽隔絕在厚厚的雲層外。天空,甚至飄起了毛毛細雨。於是,大伙兒再度結伴沿著綠樹叢林中狹窄的斜坡,撐者傘、加快腳步,趕在傍晚五點半禁止進入的時間前,跟其他遊客一道上巴肯山。 巴肯山,是吳哥遺址群中的第一高峰,但實際高度只有65公尺左右。高高矗立在巴肯山山頂上的,就是巴肯山神殿──巴肯寺。以塔多聞名的巴肯寺,有「塔林」之稱。據說,這裡是觀看吳哥日出、日落,最美也是最佳的場所。因此,還被選為電影《古墓奇兵》中女主角羅拉跳傘降落的拍攝地點。上巴肯寺的階梯,又狹窄、又陡峭,還好僅有一層樓左右的高度。因此,我們很快就登上巴肯山的神殿廣場。在巴肯山上,可以欣賞落日餘暉的美景,更可遠眺美麗的洞里薩湖,以及叢林裡一處處的吳哥窟古蹟群。遺憾的是,當我們登上巴肯山山頂時,雖然小雨停了,天空卻依然被厚厚的雲層所遮蔽。所幸,有一處雲層突然散去,隱約可見些許落日餘暉從雲端透露出來。欣喜的是,天邊還若隱若現的意外出現一道淡淡的彩虹。大家急忙朝著日落方向,拍幾張足以留做紀念的照片。當然,山頂上神殿四周聞名於世的塔林,也是許多遊客們爭相拍照的對象。 傍晚的微風,穿過四周叢林綠樹徐徐吹來。酷熱暑氣,頓時消失了大半。登高望遠,遠處美景自然映入眼簾。坐落在叢林綠樹裡的吳哥窟古蹟群,一處處高高低低的金字塔型塔樓建築,古意盎然地散放著陣陣渾厚古樸的迷人氣息,很自然地吸引眾人目光,當然也成了大家手上相機聚焦的標的。 印度文化與宗教,對吳哥王朝有深遠的影響。吳哥窟(Angkor Wat)中的「Wat」,即高棉語「寺廟」的意思,所以又稱吳哥寺。吳哥窟古蹟群,就是一處處規模宏偉的石窟廟山。這些石窟廟山,都不是供眾多信徒朝拜的西式教堂或東方寺院。它是一座座宏偉的太廟,供奉的全都是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因此,一座寺廟內會有許多塔樓供奉著不同的神,但最中央的塔樓高度最高,裡面所供奉的神的地位也最高。高棉人有豐富的文化傳統,與印度文化融合後的高棉文化,同時造就了富有特色的高棉藝術。吳哥窟古蹟群,就是結合高棉歷代廟宇建築藝術的兩個基本的元素──立體廟山的多層方壇,和平地廟宇的長形迴廊。吳哥窟的廟山,就是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平台組成。這些層層高疊的平台,形如金字塔,據說是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 我望著遠處沒在叢林裡的吳哥窟古蹟群,很難想像一千兩百多年前,曾經統治中南半島大片土地的高棉帝國,是如何在那麼遙遠、那麼古老的年代,打造如此多、如此宏偉的石窟廟山?不過,這麼多宏偉的吳哥窟古蹟群,卻讓人很能感受到當年的新高棉吳哥王朝是如何的強盛。難怪,他們居然還能大老遠地征服泰國的烏汶(Ubon)。遺憾的是,高棉帝國早已沒入歷史的洪流中。如今的柬埔寨,在歷盡赤色高棉的長期恐佈統治與嚴重破壞之後,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既落後又貧窮的國度。 雨後的清新空氣,在傍晚的巴肯山上特別令人喜愛。經午後陣雨滋潤的一叢叢綠樹,蒼翠欲滴的美麗顏色,在日落之際更見清新動人。與四周歷經戰火與自然風化,處處呈現的斷垣殘壁,形成強烈對比。一股濃濃的「美麗與哀愁」的思緒,在我心中相互交織著。望著眼前一處處的斷垣殘壁,真如張養浩一曲〈驪山懷古〉所言,「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當年,曾經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高棉帝國,而今何在?古今歷史興亡事,最後不過如眼前處處呈現的斷垣殘壁──贏、輸,全都變做了土。真能歷久彌新的,恐怕就只有四周依然青翠的叢林綠樹,與大自然周而復始的美麗風光吧! 雖然,我們在巴肯山上遲遲等不到夕照餘暉的美景,卻能在神殿及四周的塔林中,第一次感受到千年前吳哥雕刻藝術的精美絕倫。(待續) 前一篇文章 格子與檯子 諾貝爾文學獎 揭曉的那一晚 下一篇文章 林妏霜×Joseph Chen字與畫的交會 與世界為情敵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小京都風情錄(下)兼六櫻花見 下兼六櫻花見 上日落巴肯山 下夏日.台北 下夏日.台北 上